
'-@【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253期】
~~~~~~~~~~~~~~~~~~~-
日月(敬金忠)
绝句起承转合之转法,,,
前人出于诗法与理念的异同,对于起承转合的重视度有异,有极强调的,也有认为需要强调整体浑成的。但有一点,他们都不否认,就是如果能转得好,就算无功,整个诗还是平平,但至少能无过,不会出现大的差池。相反,不会转法、写不好转法的,往往就会写得诗不象诗,意思寡淡无味。
如果用起承转合法,通常转就是第三句。如果不是,自然也会有例外。总的来说,转法在诗中的用法,正常有三种:
一、一句一转。
二、第三句转。
三、末句转合。
单第二句转的也有,不过不多,我一时想不起具体例子,印象中老杜有这么写的。第二句转容易尾大不掉,后面三四句重复。第二句转,则多半后两句用对仗。老杜的绝句是变格,所以我们了解一下就好,不要去模仿。
关于转的重要性,其实我不必再多说了,尤其初学诗,多半是按起承转合法中规中矩地写,则这个转就更重要,因为第三句原本就是绝句中最该发力的地方。当然,如果想更进一步,讲究整体的浑圆无痕,则就不止是这样了,一气直下、首尾浑成,有章法却让人根本注意不到,那才是最高明的绝句,只是现在说这些太早了,我们还是回正题,老实研究这个转法。
二 笫三句转
这个第三句转,是转法的一大宗,或者说,一百首诗,大约有二十首用了别的转法,剩下八十首,多半是和这个第三句转有一定关系,或者,哪怕这一句有承接意,但也一定暗寓着某种转折意思在。
而第三句作转的话,就记忆所及,我觉得比较常用的,大至有四种情况,现各举一些例子见下——
3、转说另一事,与前两句略有牵边,但主体为新,别有新意,忌与原事意思雷同。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吕灌园属题小影
不知何处响淙淙,峭削藤萝侧面峰。
唤起清风答清啸,涛声飞上最高松。
这个和我们前面说就势而顺,推进一层的不同处,在于第一种只是推进一层,但大致还是同一个方向,而这种写法,则是要另起炉灶。比如说,你们看第一首,沙场和君莫笑,和前面两句是没关系的,这就叫做另起炉灶。但是,这个炉灶,又能在前两句里找到一点因由:欲饮是醉卧的因由。马上催,催到哪儿去?沙场。所以催是沙场的因由。但是,将饮与醉固非同一事,催与沙场也不能目为同一事,并不是必然的,将饮的可以是水,也说不定后来就没饮了。催去沙场是催,催去给太太拎包也是催……所以,第三句是另起的炉灶,有一点关系但主体为新,别有新意。
第二首也是一样的,具体我就不作分析了,大家自己看。
我们用《第三句转的第三法转说另一事》的格式写五绝或七绝一首 题目自拟 内容不限 使用平水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