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战火春天——连载(二)
荣桓战功刘应合
我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一代军人,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我们有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思想理念,有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有奋发向上的求知欲,有国家利益、民族到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放弃小我及家庭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刻苦耐劳吃得苦,吃得亏的胸襟,……时代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良好素质。
我部有一位女性老兵,简略自述了从小的成长过程,自述了两次不同年代、不同性质的参战经历,看后令人感慨万千,心中肃然起敬,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就是我们164师医院三所所长、三等战功功臣唐建荣的妻子---周明英医生。
铭记历史,不忘根本!我们每一位参战军人,都有一段看似平凡且非凡的参战经历,如火如荼的战斗青春,都经历了生与死、血与汗的战火考验。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刻骨铭心!周医生的参战自述,平凡朴实,实话实说,真实可信,对拾遗中越战争,启迪教育后人无疑有着深刻的意义。
她虽已离开了我们,但她有作品留世,她又活灵活现在读者面前。
战斗青春 平凡人生
「周明英」
(一)伟大的母亲
追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说她平凡,是因她没有文化,是一个普通的市民,说她伟大,却因她的坚强,善良,敢于担当,影响我一生的人。我的父母建国前是在小县城居住,由于战乱而逃难到了柳州。在柳州,举目无亲,只有干苦力活,开荒种菜养猪,帮别人担水(以前没有自来水的)维持生计,艰难生儿育女,我在贫困中慢慢长大。解放后,我家才慢慢好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件事至今想起来真的很感概。母亲没有文化,深知读书的重要,当我到入学年龄时,却因不符合条件而未能及时入学(当时公办小学要求九月一日以前出生的才能入学,而我是十一月出生的),后来次年春季社区有一个民办小学开学,她毅然决定送我到那上学,虽然那里条件很差,只有几个老师,但教材是同样的,结果我在那读到小学毕业,因是春季开学与公办小学不同步,学校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跳级,结果我从一年级直接跳三年级,与公办学挍同步了,同时毕业时参加全市统考,我以优异成绩考上柳州市一中,当时一中算是重点中学,我热爱学习,成绩良好,理想是能一直读下去直至大学,然而时局变化,学校不时停课,无奈只好待着,直至66年8月部队要到学校招学员兵,我和同学们被推荐去参加体检,体检合格后到家里征求父母意见,开始我父亲有些担心,一个小女孩出去不放心。我的母亲很坚决,说当兵光荣,保家卫家应该去,就这样我入伍了成为了一名军人,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为此我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支持。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积极向上,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当时社会上工作岗位不多,她组织了几十个没有文化的居民成立了一个石英石加工厂,她工作勤劳苦干,积极带头,群众信任她,选她当厂长,掌管着工厂的财务大印,她不识字,但她让别人念给她听,认为合理的就给予报销,每逢政治考试,她也是口试每次都是优异成绩,所以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同时还参加社会活动,是街道调解委员会主任,不管大事小事,她都积极参加,动之于情,说之有理,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分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家虽贫穷,但无论从乡下或别的地方来的亲戚朋友,她都热情接待,从不怠慢,后来她年岁大了,我们几姐妹都成了家,还是恋恋不舍老母亲这个家,经常回来陪她吃晚饭,聊聊天,每次做很多菜和饭,我们都劝不要吃剩菜剩饭,建议她倒掉,然而她却说,不要倒掉,还有人没有饭吃呢,于是她拿着塑料袋分别装好饭和菜挂在树枝上,给那些打零工的和收破烂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老人家,令我们这一些子孙非常感动。
在我当兵的时期,有两个重要时刻,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次68年我参加援越抗美医疗队,当我接到任务告诉家人时,母亲非常镇静,告诉我要好好干,注意安全。第二次是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情况紧急,而且我己成家有了孩子才两岁多,而且夫妻两地分居,情况不明,当时接到任务,说实在的心情很复杂,也有点紧张,但军令如山倒,很无奈,再次把母亲请来,把孩子接回去,当时母亲表现令我很感动,她说你们放心好好干,我会把小孩带好的,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带小孩,没有一句怨言,战事告一段落后,家属允许到部队探亲,结果我的家公和我母亲带着我们的孩子到前线来看望我们,令我们非常感动。看到部队条件艰苦,看到我们都平安无事,为了不打扰我们的工作,住了几天就匆匆回去了。
回忆在部队二十多年,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95年母亲因中风瘫痪在床,当时看到她一天天消瘦,心里很难过,可我从没见母亲掉过一滴眼泪,总是那么乐观向上,通情达理。于2000年病逝,享年86岁。虽然母亲已离开我们十七年,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为人品质,她的点点滴滴我们永远记在心里。愿母亲在天国一切安好!谨以此篇缅怀我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于2017年母亲节女儿明英记。
(二)忍痛割爱别幼子上征途
号角已吹响,军令已发出,出征在急。
当时情况特殊,我儿户口在部队,我必须要与幼孩分别。命令下达后,上级指示有孩子的户口必须要快速迁岀!(因出征生死未知),而且在三天之内迁岀,当时我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我的母亲速来我所在的医院,老人家很镇定说,那就落在我那里,你放心吧。由于时间紧,收拾完行李就送他们祖孙俩上火车,由于没买到卧铺票,我就找列车长补票,火车即将开了,我母亲对我儿子说,和妈妈再见,那时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在火车上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而我母亲却说,女儿,你放心吧!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是真情流露,难舍难分,直到现在,我儿子的户口仍在外婆家(虽然外婆已过世十余年,但那一幕幕仍深深烙印在心底,时不时浮现在眼前。)
(三) 抗美援越
我是1966年8月从柳州一中初中毕业应征入伍到广州军区卫校第181护训队,经过两年的学习,毕以后被分配到湖南醴陵第一六七医院当了一名护士,我们医院是广州军区唯一一个专收结核病医院,虽说结核病有传染性,但医院严格消毒制度,每天上下班都用酒精浸泡双手,工作量也不大,加之当时年轻,医院伙食也好,在那工作了十年(其中除了出差,上军校学习),我们被分配的五个人没有一个被传染该病。时间到了1968年,广州军区要求19分部组织一个援越抗美医疗队,以167组织人员,以医生为主,配有一名护士,一名护士长,一名指导员,当时援越抗美战争已接近尾声在休整,我们一行有十一人,副院长崔纪和任队长,有徐立本主任,黄计主任,有苏殿军主任,还有四个刚从军医大毕业的医生,景家江,孙书领,王忠勇,蒋胜,护士长张齐荣,指导员欧阳厚珍和我三个女同志,我们是到铁道兵一支队一个团卫生队,当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茅草房,用四根棍子支起放一块木板即是床了,每天上班查房治疗,还要下去巡诊,虽然工作平凡锁碎,条件艰苦,长年没有青菜吃,吃肉都是罐头肉,但全队一直坚持下来半年,园满完成任务,于69年3月班师回国,深受部队好评,每人还有一份由越南总理范文同签署的国际主义证书。虽没有战争硝烟,但时不时有飞机在上空盘旋,这次任务就这样完成了。期间也有些有趣而害怕的事,因我们住山坡一个草屋,每天听到屋顶蟀蟀螺螺的响声,后来部队帮我们翻新房屋,原来是有三条大蛇与我们共伍了不知多久,我们三个女兵吓得够呛,搬到另一处去住了。另有,我们所在的部队全是男兵,三个女兵到来生活极不方便,好在部队官兵对我们极好,专门搭建了洗澡房,厕所,大家生活融洽,彼此间建立的友谊永恒!
(四)对越自卫还击
转眼间到了1979年,中越边界局势突变,越南突然向我国进行挑衅,烧毁房屋,驱赶大批华侨,人民日报发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中央军委决定还越南一个颜色,向全军将士发出对越自卫还击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祖国的领土完整。战争又一次降临我院,当时我已经从一军医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军医。这时广州军区再次要19分部组建支野战医院即502野战医院,又由167抽调人员参与。接到任务,大家纷纷表决心,再次参加战斗。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组织了几十个人的医务人员,用三天时间整装待发。我们是78年底接到任务,几十个人坐闷罐车开往前线,谁知到广西扶绥就停住了,原来我们是军区一所专门收治从前线下来的传染病人,有急性黄疸肝炎,痢疾,伤寒,疟疾,还有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这些病我们在书上见到过,并无多少临床经验,而且战时条件极差,病房就是用木棍支起架上床板,地上的杂草还没除净呢。最主要的是环境特别差,我们用水是营区旁边的一条小河沟,主要的消毒水当初是来苏水,新洁尔灭等,领导下令不准喝生水,不准吃生食,一律在食堂吃饭。当时我们只有几个医生和十几个护士,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还要自己站岗,女同志每两人一班一小时,男同志一人一班一小时。我们虽然没有到第一线,但我们住的地方是民房,没有围墙,没有人保护我们,就这样在那特殊年代里在那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夜以继日,收治了几千例传染病,全部治愈岀院,我们医务人员也没有一例发生传染病,由于成绩显著,得到上级嘉奖!在这次战争中,我们夫妻俩双双上了前线,而且均不知各在何方(因需保密),我那两岁的儿子即送回柳州寄宿在外婆家,当第一阶段战事结束后,我得知我丈夫在宁明,便向领导请假一周到前线看看,谁知我上午到宁明,我的公公和我的母亲带着我们的儿子也到了宁明前线,一家人在宁明团聚了,当时真高兴,就象电影里一样,可我的家人看到部队住的是帳蓬,吃的是咸菜馒头,罐头蔬菜,很是不安,住了几天看到都平安就打道回家了。以后就时不时寄给我们煮好的猪肉头菜,豆豉小鱼干给我们改善伙食,在此我们包括医院的战友都非常感动两家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如今这事已过去了三十八周年,每当想起这段经历,那一幕幕,一点一滴都浮现在眼前,我时常告诫儿子,战争是残酷的,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希望战争,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珍惜生命!
作者
【作者简介】
荣桓战功刘应合,湖南省衡东县人,与共和国元帅罗荣桓是同乡,是祖国的忠诚卫士。曾弃笔从戎,青春在军营里度过,生命砺炼战火考验,在浴火中重生。青春献国防,热血洒疆场。三次立功,四次授奖。
作者有忧国忧民之思想,忠心卫国的求实精神,勇于发声正义之气慨。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介书生,文武兼修。紧握手中笔,妙写雨霁章。
代表作有《实话实说,想说就说》《青春岁月,战火春天》《正义在呼唤》《战友访谈见闻录》《祖国美,故乡情》《诗歌扬溢》等系列。
舞文弄墨学诗文,锤镰并举绘绿园。
东风浩荡千秋色,西山雨劲万紫红。
冬雪压枝梅花艳,春雷破土竹成林。
常怀童心春长驻,只愿普天同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