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铁路 无悔人生
——原安康建筑段段长王家旗自述
我叫王家旗,1962年农历正月初五生于陕西省旬阳市城关镇磨沟村一个叫阴坡的村庄里。1980年考入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到2022年退休,在铁路系统学习工作生活了42年。回首往事,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铁路,概括起来可用八个字表述:奉献铁路,无悔人生。
(早期求学)
家庭背景。我的祖母叫何在香,是原旬阳县政协主席何在庠的亲姐。父亲叫王振凡,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可谓桃李满园,受人尊重。他业余时间搞些文学创作,尤为擅长小戏小品快板创作,他写的小戏《两升黑豆》曾获安康地区创作一等奖;为铁路创作的表演唱《吃水不忘送水人》被铁道部推荐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在旬阳市,父亲有一定的名气。母亲叫但公英,是一名小学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勤劳能干,是一位好老师好母亲,辛勤地养育我们姊妹4人,二弟叫王家全、三弟王卫东、小妹叫王小丽。我妻子叫王燕琼,是铁路物资系统经济师,儿子叫王晨宇。
求学岁月。我是5岁那年,随父母在金洞公社双河大队一个叫安沟的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1974年升到金洞公社一个叫龙头的学校读初中。由于历史原因,那时是推荐上高中。父母为了我能上高中,读完初一就把我转学到外婆家所在地的安康恒口一中读书,推荐上了恒中后又转回到旬阳中学,被分到高一六班(当时叫农技班)读书。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入旬中第一个尖子班。恢复高考后,我在旬中第一届数学竞赛中获得冠军,在学校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那时高考分大学和中专,两者只能(选)报(其)一。1978年高考报了考大学,因为语文成绩太差(考了22.5分)而名落孙山。高考失利后回乡参加劳动,在一次生产队修大寨田的劳动事故中显些丧命,人虽没有死,但左大腿股骨骨折,万幸的是在神河的一名老中医的精心治疗下没有落下残疾。1980年我报考了中专,以社会青年第一名,全县中专第五名的排名被西安铁路运输学校牵引供电专业录取。
(学生时期的王家旗)
基层磨砺
1982年毕业,被分配到原安康分局安康供电段麻虎接触网工区任接触网工。一年后担任工作领导人,独立指挥作业。
(工作时期的王家旗)
精益求精。接触网维修工作是个危险性极高工作,通常电压27500伏,日常是高空作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或触电的事故。自当上工作领导人后,对作业地点、过程、人员、环节都要在前一天晚上反复思考,做好预案。第二天,要盯紧要令、停电、接地线、作业、撒地线、消令、送电环节,不能出一点差错。由于“天窗”时间很短,人员配合要协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或触电的事故。可以说每天作业都是全神贯注,呕心沥血,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和懈怠。由于工作上的努力,第二年被安康分局团委命名为新长征实击手。
丰富自己。接触网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如果运输繁忙,没有“天窗”,就不进行作业,每天都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不愿意把时间用在打牌喝酒上,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政治上有《毛选》《政治经济学读本》《反杜林论》等;文学上有《俊友》《三个火枪手》《复活》《悲惨的世界》《红楼梦》《鲁迅全集》等中外名著,自订《收获》《当代》等文学杂志。业余时间练习写些小说、杂文和通讯报道,投给铁路报纸和当地的报纸电台,随着稿件的多次见报和被电台的采用,我的写作欲望不断增强,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当年先后有二十余篇稿件见报,被原安康分局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全分局通讯员大会上介绍经验。我还根据工作实践,写了一篇《接触网自动检修构想》一文,参加了安康供电段组织的创新竞赛,受到了牵引供电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至今接触网进行的自动检测其原理和当年我提出的原理基本相同。
交叉锻炼。由于能写点东西,1985年我离开工作三年的麻虎,调到安康供电段办公室工作并提干。随后又在生产调度,技术员岗位上历练。1987年任安康供电段团委书记,在团委书记岗位上我提出了四抓的工作思路,即抓班子,建设出一支能带领团员青年的坚强领导者;抓典型,培育出能为其它团支部引路的先进集体;抓基础,为共青团支部建设增加后劲;抓技术,为铁路运输安全多做贡献。任团委书记三年,连续三年获原安康分局红旗团委荣誉;在这期间还发表了在共青团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论文,《论百、千、万活动与党政之间的关系》、《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论巴山精神“内核”和“外延”的关系》、《目前职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这些论文分别被铁路刊物采用或评比得奖;期间也撰写了一些业务论文,我写的《接触网跳闸分析及应对办法》获郑州局专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郑州局科技大会上交流。
创新服务
创新载体。1992年我调到原安康分局纪委工作,先后在分局纪委教育室和办公室工作。在教育室期间,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尤其是自己筹划组织开展了安康铁路分局领导干部党纪政纪知识竞赛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成为当时安康铁路分局纪委成立以后开展规模最大、领导干部参与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活动。这次活动陕西电视电台在黄金时间进行了播报,《铁路纪检》、陕西省纪委《党风与廉政》、《郑铁纪检》等杂志在显著位置刊发了活动开展情况。在办公室期间,本着服务基层、服务领导的思路,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还撰写了大量调研文章和经验材料,有20余篇被局级以上刊物选用。
1998年调到原安康铁路分局九华饭店任党支部书记,在全新的行业,我坚持认真学习不放松,开拓创新不懈怠。2000年九华饭店被原郑州铁路局评为先进单位,饭店党支部被安康铁路分局党委命名为“巴山式十面红旗党支部”,被郑州铁路局党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在此期间,撰写了多篇饭店经营和多经党支部建设的体会文章,有两篇被铁道部《多元经营》杂志在显著位置刊发。
2003年调任原安康分局安康建筑段任工会主席,我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积极开展全段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作用,凝聚了人心,推进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赢得职工好评和上级肯定。
引领示范。2010年,我被提拔任命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建筑段党委书记,担任党委书记期间,我注重抓班子建设,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动员工作,围绕全段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亲自指导原安康建筑段康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安康市汉滨区江北街道办张沟桥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创共建活动,围绕社区治安稳定、卫生文明、精神生活、疑难杂事等开展路地党建工作联创共建,确定了党建工作联抓、小区文明联建、文化文艺联举、治安稳定联治,工作信息联享等五联建机制,并定期开展路地联创共建工作会议,不断总结完善提高铁路物业小区和当地社区管理品质,在服务铁路职工家属,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中,得到了上级组织及地方政府的认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西铁兴州小区中,鼓励并支持兴州小区铁路职工家属围绕小区自治,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小区志愿者服务组织。支持兴州小区职工家属自发自愿组建志愿者活动组织,指导西铁兴州志愿者服务组织制定活动章程,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西铁兴州小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日报、汉中日报多次报道西铁兴州小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感人事迹。我每年3月“雷锋日”前,都要组织兴州小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年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小区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志愿者服务组织由最初的15人,最后发展到75人,他们都是从铁路退休下来的老同志。志愿服务组织由开始的普遍的集体性活动,发展到志愿者组织与老弱病残职工家属上门结对子点对点服务活动,解除了行动不便瘫痪在床铁路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这些家庭的子女更安心服务铁路安全生产,为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活跃小区职工文艺文化生活,指导小区职工自发组织起了各类业余文艺文化活动,为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保证自愿者活动的积极开展,这一做法得到了全路的认可,在全路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铁路政工》、铁总党校办的《现代管理人》杂志全面介绍了经验。后来虽然“三供一业”已经移交,但汉中兴州小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和服务活动依然在小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铁兴州小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事迹已渗透和辐射到汉中市其它区域,成为汉中市城市管理、小区社区治理的一个亮点。
(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陆东福在汉中检查指导)
严谨务实。2016年我改任安康建筑段段长,深感责任重大,压力颇重,为此我专门拜访了一位我敬重的先贤领导。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手上的权力大了,诱惑多了,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已,廉洁自律,按照规章办事,无论什么时候,不可有丝毫地放松和懈怠,否则就要犯大错误,后悔都来不及。我在领导岗位上始终牢记老领导的嘱咐,小心谨慎,严以待已,宽以待人,求真务实,提出了“低调务实不张杨,认真负责办好事”的工作理念,园满完成了上级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和职工家属的好评,单位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本人也多次被西安铁路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到五十九岁半,退居二线。
在领导岗位我也一直想为咱家乡出点力,做点事。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有一件办成了的事,有一件没有办成的事。办成的是铁路要开动车,我和几个旬阳籍的老乡积极协调,在多方的努力及旬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后促成了把旬阳县作为动车始发站(全路第一个把一个县作为始发点)开行“绿巨人”动车。始发当天,我参加了始发典礼,句阳县有梁涛书记、陈红星县长等领导参加,我邀请他们参观了“绿巨人”的车头和车箱。另外一件是得知西渝高铁旬阳站设在桐木,认为这对旬阳发展是不利的,我去找过有关部门,但为时已晚,木已成舟,无法改变,如果早点道,早点协调,或许有可能变更,现在常常为此感到非常遗憾和惋惜。
感悟耕耘
2002年我光荣退休了。西安铁路局领导找我谈话时,发给了我印有所有人事命令,即工作重要接点图片的《印象》精美的册子。打开看到我从入路的第一张人事命令一直的最后一张退休令,感概万千,往事就象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眼前。在铁路工作近四十年,看着中国铁路同国家一样大发展,速度从过去的每小时七八十公里提升到三百五十公里;线路大多由单线多样牵引变为复线电气化电机牵引;载重由过去每列一二千多吨,发展到万吨载重列车;机头由过去的蒸气、内燃、韶1型机头,发展为现在以和谐号复兴号为主的机头。经历了铁路六次大提速,撒分局合并站段,学校、医院、公、检、法移交。铁道部改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及西安局的撤销与成立。参与了西城高铁的验收开通和运营管理,以及最为机密的核武器的特殊运输及中央领导人来安康的专门运输。
自已从一个普通接触网工成长为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说句心里话,这是我入路时压根没有想到的,因而我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感谢历任领导的关心关爱和教诲,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有人曾问我,你面对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引用了毛主席的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有人曾问我,生活对你不公时,你又是什么态度,我干脆回答,“只问耕耘,不管收获。”现在,我曾经工作的单位又兼并了二个单位,更名为安康房建公寓段。
闭目回想这一生,也只有八个字:奉献铁路,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