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恒昌作品
☘️《 2024年10月1日》
站在黄海之滨
面朝地球的东方
冉冉升起太阳
变成国旗的形象
❊ ❊ ❊ ❊ ❊ ❊
🌹【吉特赏析】
《2024年10月1日》勾勒出一幅庄严而壮丽的画面。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象(黄海、日出)与国家象征(国旗)相融合,展现了国庆日的神圣与希望。文字虽短,却饱含深情与自豪,让人感受到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祝福。通过“冉冉升起太阳,变成国旗的形象”这一意象,生动传达了国家如日中天、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
🔸🔸🔸🔸🔸🔸🔸🔸🔸
桑恒昌作品
☘️《 济 南 》
泉水抱大的孩子
佛山雕出的巨人
❊ ❊ ❊ ❊ ❊ ❊
🌹【吉特赏析】
《济南》以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勾勒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将济南比作“泉水抱大的孩子”,巧妙地捕捉了泉城之魂,展现了其温婉灵动、与水相依的特质。而“佛山雕出的巨人”则是对济南历史底蕴与现代风貌的深刻寓意,佛山或许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或某些地标建筑,喻示济南在岁月雕琢下,成长为了一座气势磅礴、富有魅力的都市。意境深远,令人对济南心生向往。
🔸🔸🔸🔸🔸🔸🔸🔸🔸
🔸🔸🔸🔸🔸🔸🔸🔸🔸
桑恒昌作品
☘️《 又逢中秋 》
晨起披两肩霞光
夜半裹一身月光
一个助诗魂癫狂
一个令肺腑生香
❊ ❊ ❊ ❊ ❊ ❊
🌹【吉特赏析】
《又逢中秋》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晨昏之美,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晨霞的绚烂与月光的温柔,不仅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更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宁静。霞光助诗魂癫狂,展现了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迸发;月光令肺腑生香,则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与享受。诗作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
🔸🔸🔸🔸🔸🔸🔸🔸🔸
桑恒昌作品
☘️《 古桑群 》
之 一
千年古桑
根系有多长
它已把地球
抱成故乡
之二
历史回望
每一株沧桑
都修炼成
佛陀的模样
❊ ❊ ❊ ❊ ❊ ❊
🌹【吉特赏析】
《古桑群》以古桑为喻,寓意深远。其一通过“千年古桑”的根系之长,将自然与地球紧密相连,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时间的浩瀚,赋予古桑以家园的情感色彩,引人深思。其二则从历史的视角,将沧桑的古桑比作佛陀,既是对岁月沉淀的敬仰,也蕴含了智慧与超脱的哲理,引人遐想历史与生命的真谛。两首诗简短而富有力量,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
🔸🔸🔸🔸🔸🔸🔸🔸🔸
桑恒昌作品
☘️《 是唐人吗? 》
在联邦德国
一座小城
见到一尊唐代石佛
双腿已断去
是唐人吗?
它怯怯地问我
我只嗯了一声
它的眼
顿时涌满泪水
真不该那样挣扎
以至被砸断双腿
如若不然
纵晓宿夜行
也早回到那壁山崖
1989年5月27日于汉堡
❊ ❊ ❊ ❊ ❊ ❊
🌹【吉特赏析】
《是唐人吗?》勾勒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展现了文化遗物的沧桑与思乡之情。诗中的唐代石佛,虽断腿于异国他乡,却以“怯怯”之态询问是否同乡,瞬间触动人心。诗人通过“眼顿时涌满泪水”的细节,赋予石佛以情感,使其形象生动而感人。结尾的反思与假设,既是对石佛命运的悲叹,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引人深思。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文化传承与流失的深刻反思。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