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杜光辉)
对作家杜光辉的一点回忆
文/王家旗
认识光辉时,我在原安康分局安康供电段当宣传干部,他在原安康铁路分局宣传部当部员。那时他已发表了许多小说和散文,已很有名气了。我与他只是认识,无什么往来。每每宣传部开宣传干事会议时,他总是痴痴的给大家倒水,一遍又一遍,很勤快,生怕少倒让领导责备,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给我们基层年轻的宣传干部倒水大家难以承受,劝他不让他倒,他总是一遍又一遍添水,怎么也劝不了。但我看得出他的思想根本不在会上,或许早已跑到小说的世界里了,因为倒水的动作很机械。
我爱读光辉写的东西,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喜欢他写的铁路故事,喜欢他写的大巴山的铁路人,小说《车帮》是我从《新华文摘》上读到的,一夜未睡,日夜连读,读完后感概万千,还期望他有更好的作品诞生,这就如同读了《人生》后期望读到路遥更好的作品一样。可没看到光辉的小说,却读到了他出的一本小册子叫《浪痕巴山》。他在小站呆过,我也在小站呆过,对小站的一轨一枕,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有着无法言表的共知,他的散文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不知是无知或许无谓,也许是说不清的原因,边读边写评论,大约写了四五千字,标题已经忘却了,不能忘的是没多修改就大胆地投给了郑州局文学杂志《绿灯》了。没想到的是巜绿灯》主编方向珍约我到郑州改稿。郑州我去了,方编辑我见了,是一个个子不高不矮,长的不美不丑,也许比我能大几岁的女人。一见面她就说,我以为你是五十多岁的老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当时二十几岁)。我说前几年把鲁迅的书读多了,受他的影响,语言有些恢涩,文字有些深沉,甚至秃废,所以给人感觉不是一个充满青春和活力的人。随后,就稿子修改谈了些意见,具体究竟谈了些什么,现在也记不清楚了。从郑州回来后因为其它原因,稿子也没有修改,自然也就没有发表了。当我还期待光辉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时,听说光辉下海到了海南了,至此再也没有见面,更没有读到他的作品了。偶尔也飞来一些零零碎碎他的信息,坏的也好,好的也好已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了。
今天,从微信上认真地读了《我在海南的文学生涯》,仿佛又看到痴痴眼神,给我们一帮年轻宣传干事倒水的身影。他经受了那么多苦难,没有被苦难所压到,而是汲取苦难的营养,而成长成为海南省作协主席,真诚的体会到苦难能培养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我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特殊材料组成的,否则会被苦难侵蚀的体无完肤,死的无声无息!
一转眼,我已从二十多岁变成六十多岁的老头。退休在家耕田陪伴老妈,感到山河静好。这时不由的想到一件事,不知方向珍编辑还在不在?如果在真心邀请到安康旬阳老龙潭来转转。也希望方编辑安康,光辉安康,天下所有人安康!
撰稿人:王家旗
作者简要情况
王家旗,男,汉族,出生于1962年农历正月初五,籍贯陕西省旬阳市。1980年考入西安铁路运输学校,1982年7月在陕西省安康供电段参加铁路工作,从一名普通接触网工成长为一名正处级干部,至2022年退休,在铁路系统工作了42年,概括起来八个字表述:奉献铁路,无悔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