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绿
文/北玥
人们透过茶,是在渴望着什么。简单地说,是渴望着渺茫的自由,渴望着心灵的悟境,或者渴望着做一个更完整的人。
——林清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八月暑末,踏着微凉细雨,我来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得让人心痛”的沅陵。与沅陵的初见,伴随着火红晚霞与日落燃江升腾起的层层水雾。烈火像是由水而生,仿佛被混天绫打散了一般,从江面上铺开。
这一初识,她以薄纱轻掩面庞,披着沅水制成的绸缎,以炙热又温婉的模样同我问了声好。
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透过她的饮食和人文。六天七夜,漫步在沅陵的绿水青山之间,我感受到自己从内到外经受了一轮洗礼。入眼尽是碧翠,大自然鬼斧神工,将调色盘上的一小块色区借了来尽情肆意发挥。苍绿、蓝绿、梧枝绿、飞泉绿[1]……各式各样的绿色铺展晕染,而这所有绿色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带着茶香的那一缕。
余秋雨先生曾说:“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2] 碣滩茶便是沅陵最具代表性的绿茶。在沅陵的大街小巷中,随处都能见到售卖茶叶的店面,淡淡茶香透过竹窗飘至室外,沁人心脾,不由自主地牵绊住了游客的脚步。
林则徐盛赞沅陵“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好山好水出好茶。从唐代起就被列为贡茶的碣滩茶外形嫩绿圆润,身骨匀称,形、色、香、味均独一无二。茶馆的老板娘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穿着一袭墨绿旗袍的她站在一罐罐封装好的茶叶边,声音温婉亲切。
她拿着陶制小红壶煮了水,夹起绿茶放进玻璃杯,沿着杯壁熟练地注入少量温水。在水流的冲击下,玻璃杯中的干燥茶叶旋转起来,像芭蕾舞剧中聚光灯下立直绷紧的脚尖。略一摇晃震荡后,她将玻璃杯小心倾斜倒尽水,这一步谓之“醒茶”[3]。
杯中余温一点点唤醒绿茶曾经吸收天地精华的记忆,将杯放至鼻下,能闻见一股浓郁独特的香气。
再注水,这便是第一泡。
一口入喉,冲进唇齿的绿茶味道极具攻击力,一瞬间便占满了整个口腔的草木香。待到将茶水咽下,仔细咂摸品味,它清冽回甘的味道再度侵袭而来。越是品尝余韵,它越是甘甜,在味蕾上跳舞,肆意地侵占浸染专属于碣滩绿茶的滋味。
第一泡茶饮毕,老板娘重新煮水,开始了第二泡。
如果说第一泡茶是绿茶大摇大摆地张扬展示属于自己的特质,还略显苦意,那么第二泡茶就完全是绿茶甜美的体现了。它沿着食道暖暖地流入胃部,将沁甜顺延给五脏六腑。它少了些许侵占感,比起第一泡茶更加温和,也更加香醇。
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4]
那一日在茶馆的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在老板娘的招待下喝完了一杯又一杯。屋外太阳偏斜,墨黛色的山影重重交叠,我握着已然泛凉的玻璃杯,竟觉得有些醉了。我觉得我饮下的不止是几杯绿茶,而是浸透了沅陵山水日光的宝藏,一饮岁月长,再饮便融入了这片满载茶香的土地里。
许是我贪婪,渴望那时间拉长些,再拉长些。让我有机会饮尽山川碧水,洗涤被浑浊世事蒙污的心眼,把这无限美的绿水青山都饮入腹里,化为一口清气吐出。
如此,我便也与这片绿同在了。
[1] :参考《中国传统色卡》。
[2]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虽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芳香,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余秋雨 《极端之美》
[3] :醒茶可分三种方式:干醒、温醒和湿醒。文中这种方法属于“湿醒”。
[4] :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林清玄 《情深,万象皆深》
作者简介:
北玥,95后青年作家,中国水利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著有短篇集《星海集》,代表作短篇小说《归岸》《星火》《萱草堂前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