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区老科协到西部山区开展
“全国科普日”调研活动
文/张喜魁
2024年9月24日,上午8点,老科协一行人,在孟国元会长带领下,由信都区政府出发,到浆水镇前南峪村和将军墓镇南沟门村,开展苹果和板栗的实地调研活动。
老科协领导不顾昨天对酸枣种植调研的一番劳累。满怀信心对太行山区,一山一草,一乡一村,一品一果的深切关怀。不顾年老行动不便疲劳,信信十足,有准备的为果农带去一份科普知识,让果树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管理不断增产增收。 行进中,随着弯弯曲曲的道路,一路看、一路欣赏,看到满山遍野一行一行的果树,绿色生态园,心中激动的满是欢欣鼓舞。老科协们高兴的讲起了在岗时下乡工作的件件往事,如今山区已成为最美最绿的深山富岗区。昔日栽下的苹果、板栗、酸枣处处闪烁着丰收的希望,果农们双手合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给山区人民带来了富足。这些成果里包涵了老科协们曾经对山区果农的支持,技术方面指导,功不可没。
第一站前南峪村,老科协受到了村干部郭高升的热情接待。随着柏油山路行进,看到满山遍野梯田式绿色景象,心里充满了一种对山里人的羡慕和崇拜。这里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是人们最理想的观光、采摘、旅游好地方。 老科协人员走进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正在地里拨草管理,驻足相互打了个和谐招呼。孟会长细致耐心的问今年的苹果,栗子的长势情况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果农高兴的说,经过科学管理,修剪、喷药、套袋等环节,托老科协的福苹果目前长势良好。
再往前走,到了板栗王景点。树围5.5米,树高约15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依然枝繁叶茂,年产板栗100多公斤。相传被唐朝女皇武则天册封为"板栗王"。 随后老科协到了海拔627米高观光台,环视一周美不胜收。八个醒目的“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红色大字耀眼发亮,时刻在激励着前南峪村民一直向前发展的方向。前南峪有观不完的景,看不够的青山绿水,只能留下美照,回家去慢慢欣赏着大山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丰富多彩的收获!。 站在“抗大陈列馆”门前,老科协们凝视着远方,看着一处处崭新的变化,正在建设中的两座石桥和迎接“国庆节”的框架工程,感慨信都区旅发大会,一定会开得隆重圆满成功。
第二站南沟门村,等待多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热情的接待了老科协一行人。王书记讲解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板栗和蘑菇种植是主导产业。能解决400多人劳动就业,年创收300多万元。王书记很有魄力,在村执政40多年,为南沟门村创造了不少经济财富。南沟门村是将军墓镇优秀的榜样村庄,也是信都区可学的典范。 通过实地考察,老科协们对信都区的酸枣、苹果、板栗特色农业产业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酸枣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模式;苹果,板栗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老科协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农民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其他农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交流座谈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分享经验,为信都区农业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他们与农业部门负责人、农业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此次科普活动日的农业科技调研活动,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用的科技知识,也为老科协成员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老科协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积极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信都区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通过此次调研,老科协为信都区西部山区三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都区的酸枣、苹果、板栗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喜魁,邢台市作协会员,信都区作协理事,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原党总支书记,现任村务顾问。服务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每每巡视这片热土,都能激发心中那抹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