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果之十《核桃》作者/张瑞
——延年益寿“万岁子”核桃为世界“四大干果”之首,是古今中外礼仪庆典中必备佳品。清代《进干蜜南果脯片帐》中记载,乾隆、嘉庆年间,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藏核桃,除皇家自用外,还赏赐王公大臣。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核桃常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核桃油甚至被用作绘画材料,展现了核桃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特质,这种特质还体现在与之相关的各种传统工艺品和民间艺术中,如核雕,这是中国独有的民间传统技艺,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桃在中国又被称为胡桃、羌桃、万岁子、长寿果。
核桃为胡桃科核桃属的落叶乔木。我国核桃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也很广。胡桃科共有9个属,训化栽培的有两个属,即核桃属和山核桃属。核桃属约有20个种,我国有11个种,广泛栽培的有普通核桃和铁核桃2个种。山核桃属有21个种,我国现栽培的有2个种,一个是原产我国,分布于浙江、安徽等省的山核桃;另一个是原产北美,在江浙等地都有栽培的长山核桃,又名美国薄壳山核桃。关于核桃的原产地及我国核桃的起源,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流传已久的说法是“张骞从西域将核桃引入中国”。
《中国植物化石》一书中记有“北京地区古近纪始新世地层(地质年代)…曾有核桃孢粉的存在”,说明早在2500万年前北京地区就有核桃分布。磁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核桃在中国已有7300多年的历史。此外,西安半坡村村落遗址中发现的核桃花粉沉淀,距今有6000多年,进一步证明了核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进而证明中国是核桃的起源地之一。
史书《隆庆州志》(延庆县志)中列有核桃,说明核桃成为北京栽培树种有800多年的历史。现在核桃在北京各地均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七个山区县的深山沟谷地带。核桃分早熟和晚熟二个类群。早熟类群原产于新疆,北京从1959年开始引进,一直到1985年。晚熟类群都是老北京地区历史上栽培的核桃,一般也称当地核桃。北京人熟知的好吃的核桃有很多,像门头沟的灵水核桃、薄壳香、怀柔的花木核桃、密云的坟庄核桃、平谷的西寺峪核桃。深山区的村落里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优良株系,像东岭6号、9号,燕家台1号,大村4号,琉璃渠1号等等。2000年初开始从辽宁、陕西、山西、山东引进一批优良溥皮核桃品种。
北京还有2个特有核桃品种。一是麻核桃 这是1930年在北京昌平长陵镇下口村半截沟采集到的,经我国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教授命名为新种,并认为是核桃与核桃楸的天然杂交种。北京地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有核桃树和核桃楸的地方,如门头沟区清水、雁翅、斋堂,延庆县大庄科,怀柔区黄花城,昌平区长陵、下庄等地。其树体耐寒、耐旱、耐贫瘠土壤。
麻核桃也叫文玩核桃,壳面刻沟深、麻点多,内隔壁骨质,不可食用。是老年人揉手的好玩意,可健身活血,与与明清时期流行收藏精美的核桃壳,并用之来操练手指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因其很难配对儿,价格曾被炒的很高。二是京西紫 此品种2001年从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选出。树如其名,从树的表皮、韧皮、嫩芽、叶柄、叶脉到果实的外壳、核仁均呈紫色,极具观赏价值。京西紫是兼具食果、用材和观赏价值的树种,是我国核桃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核桃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都有利用价值,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
有资料显示,1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9.5公斤牛奶,或5公斤鸡蛋,或4公斤牛肉。
中医认为,核桃仁具有补气益血、温肺润肠、滋补强壮、光泽肌肤、乌须发、明耳目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用核桃仁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治疗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孕妇多食核桃仁,利于婴儿头顶提早闭合;少年常食核桃仁利于大脑发育;青年多食核桃仁可润肌黑发,固精治燥;中老年人常食核桃仁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相传在隋唐年间科举考试时,即盛行食核桃仁以补脑。
自古至今,各种以核桃为原料制成的家常食品、风味小吃、糕点、蜜饯、糖果等不胜枚举,如北京的琥珀桃仁、椒盐桃仁、一品烧饼、核桃酥、雪山核桃酪等;在明、清皇家食谱为依据的《仿膳斋食谱》中,以核桃仁为主料的菜点不下几十种。
核桃油是一种高营养的食用油,其中含有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血压平衡,降低血清胆固醇,被公认为是继卵磷脂和深海鱼油之后市场前景广阔的又一功能脂质。我国云南有“常吃核桃油,白发老翁戏牦牛”的谚语。
核桃生食营养损失最少。现正值收获季节,不经干燥取得的鲜核桃仁更是美味。关于核桃仁的食用量,一般认为每天吃5-6个核桃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