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女儿学习骑电动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新课改(新教育)是回归,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一种基于感受与引导的艺术。
女儿初次接触电动车,缺乏经验,她双手紧紧握住车把,手臂因过度用力而酸痛。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意识到,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需要的并不是努力的掌控,而是对事物特性的理解与适应。
我对她说:“电动车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你越是试图强行控制它,反而会让自己感到更加难以驾驭,最终只会身心俱疲。”
女儿开始尝试放松身体,不再死死抓住车把,而是学会随车而动,最终她找到了骑行的节奏,电动车也仿佛变得更加听话,顺畅地前行着。
这让我联想到在教育中的角色。作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的目标不应是控制孩子的发展,而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孩子自身的特质与潜力。
我对孩子说:“爸爸在教育你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了解你的性格,尊重你的选择。爸爸从未试图掌控你,而是希望你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正如给电动车一个轻微方向的调整,它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快速前行。
教育亦然,教师或家长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但这个方向不是强制性的路径,而是基于对学生现状的理解与尊重,鼓励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新课改不应该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对错、轻重缓急、以及对未来与现在的平衡中自主前行。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方向”的定义变得至关重要。它涵盖了价值观的塑造,对与错的辨别能力,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这些观念构成了个人成长的基础框架,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而不是简单地施加外力来改变他们。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国情怀自然应运而生。
无论是新课改还是家庭亲子关系,都不应局限于表面的行为控制,而应回归到注重内在感受与外在引导的结合,让每一个孩子在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为国争光。
作者简介
王培鉴,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高中物理教研员。当过10年班主任,做过16年高中物理教师。主要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命题、解题。开设公益抖音号:“物理学霸110”,专门帮助高中学生解题。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