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包学军,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
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湖藏山腹,境绝幽邃,烟鸥雪鹭,红树青林,一川如画。”
前几天,我和家人乘着古色古香的电瓶画舫,徜徉西湖区铜鉴湖的湖光山色,感受自然郊野的如画之美。
下船后,我们穿行于水泥或是鹅卵石铺垫的村道,一幢幢农家别墅映入眼帘,户户都是湖景房,沉浸于心旷神怡的美画中,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回到了2001年的秋天。
那年秋天,我来到西湖区主要从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当年的西湖区有7个乡镇,72个村,留下街道还是留下(乡)镇,袁浦(乡)镇和周浦(乡)镇还没有合并成双浦,转塘街道还是(乡)镇,还没有和龙坞镇合并。至今回想起在西湖区的诸多“第一”,仍然让我唏嘘不已。
我的第一任分管领导姓韩,是一位50多岁的部队转业干部。他个子不高,经常笑容满面,走路大步流星,两眼炯炯有神,举手投足散发出和蔼可亲的气质。
我们把他当成自己的家长,他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谆谆教诲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次,为了指导落实管理民主,确保村级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我们连续几天披星戴月蹲点在一个村里。
“没想到农村工作这么辛苦,我要求换岗”。 当时我随口抱怨了一句。 没想到,韩局一改往日的笑脸,一脸严肃语对我说:小包,既然我们选择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我们就要尽可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问题,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你的工作作风很大胆像男孩子,非常适合农村工作,一定能为西湖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他的这番语,如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时间越久越显沉重。当时的西湖区村干部有些年纪偏大、学历偏低,他们责任心强、任劳任怨,但面对新形势,如何为村民提供更优越的服务环境,特别是各村如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有些村干部不知道如何做、怎么做。于是我们加班加点一个星期,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各类业务手册,并组织学习培训。30刚出头,作为资历尚浅的晚辈,我第一次上台,为72个村的村书记和村会计,合计150多人,讲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程序以及组织法的解读。
刚开始站在台上,我有些紧张和不安,但看到韩局坐在台下充满信任的目光,我马上平静下来,将要点融入于生动的案例,并不时与学员们互动交流,一个半小时的培训,大家注意力集中,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后来,村干部还经常打电话向我咨询相关政策法规。性格内向的我,能够顺利完成这次任务,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挑战和突破,也鞭策我更加刻苦钻研政策业务。
“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虽然自己家马路对面就是西湖,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好好逛逛。退休后可以每天逛逛西湖,可以享受生活了。”记得在韩局退休前几个月,有次和我们聊天时,他笑着这样说道,
遗憾的是,他退休后就查出重病,在病床前,望着被病魔折磨已经非常虚弱的老领导,我竟然说不出关心的话语,反倒是他还是一脸笑呵呵地,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当我本打算过些日子再去探望他时,不幸传来噩耗,他永远离开了这个深深眷恋的世界。
这么多年,他的那番话一直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万分,心存感谢,感谢我的引路人,他如父亲一样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做事做人,不卑不亢,敬业爱岗,无怨无悔,乐观积极、心怀大爱。
2003年,我第一次深入西湖区的农村调研,几乎每一个村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昏暗的村委会环境,有几个村委还是危房,农户也大多是平房,村里基本上没有配套的活动室和便利店,我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没想到,同一个城市,这里的居住条件天壤之别。
当时,我们按照省市区的精神,全面实施星光老年计划项目。农村星光计划由市、区、乡镇财政共同出资,以村为单位组织实施为农村老人提供老年教育、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生活照料等服务。
为了尽早落实村村有老年活动室,及时了解各村建设进度和落实标准要求,我们与镇干部一起,一天跑10多个村;为了指导到位,手把手按需设置功能,一个村跑10多次是常态。我们经常利用休息天,冒着大寒大暑,入村到户,了解村民实际需求,挖掘人才资源,科学规划功能区域。在走访中,遇到两位退休的热心书画教师,他们主动提出可以免费为村民开展书画培训。于是,村委会及时下发聘书,聘请他俩为村老年活动室的书画老师,并在老年活动室内,设立一大一小二间书画室,可以大课可以小班,学员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孩子,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教授。两位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定期开展各类绘画培训班,效果非常好,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有的学员分别在市区街道和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多年后,其中一名小学员,因为绘画加分,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记得有个村的一位老人,当听到村里要建活动室,缺乏资金,毫不犹豫地把二个儿子多年孝敬自己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赠给村里建造老年活动室。
老人的善举,让我们感动之余,更增添了一份使命感,这份情感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深知肩上的重任。
在推进星光老年之家实施中,我们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推进,那些条件成熟的先行实施,然后带领其他村的村干部,参观学习那些先进村的经验做法,感受老百姓享受成果后的热忱。有了先行村的成功经验,后面实施村的村干部,热情饱满,精益求精,涌现出很多精品亮点。
各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人力优势,在村老年活动室设立常规功能室以外,还分别设置舞蹈厅、手工手艺坊、歌唱室等等,有些村还在室外建了大舞台、篮球场等等,这些场所成为当时村民的打卡网红点。
五年后,村村都建起了老年活动室, “这里的环境真好啊,打牌、画画、看电视,还可以跟老年朋友聊聊天。”到留下镇杨家牌楼村验收时,村民张大伯对该村的星光老年之家十分满意,他和社区的其他老年人一起,把这里当成自己休闲的乐园。
五年多的风雨中的奔波,虽然,我的皮肤晒黑了,体重也轻了,但听到大伯发自内心的高兴,让我们的付出有了意义,
星光老年之家全覆盖以后,西湖农村社区建设又成为一项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打造农村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社区卫生医疗所、便民超市等。有些村还引进了商业保险、餐饮、银行等便民服务点,有些村还根据实际设置了菜场、学校、教育培训等场所。
如今的西湖,从当年的星光老年之家,后来的文化家园,到现在的幸福荟,还在不断发展中的智慧社区、未来社区。村村是一幅画卷,家家是一道景观,处处呈现一幅新农村的美好模样。
那是因为这些年来,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就如韩局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始终在用心坚守,看似平凡,却熠熠生辉。
“默默耕耘的我们,多年后再回首,一路花开。我们现在的付出,是我们自己将来可以更好地欣赏繁花似锦。”作为其中的一名耕耘者,我20年前在西湖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里的这段话,20多年后终将梦想成真,我感动我自豪我无悔。
2024年8月31日
该文荣获“礼赞祖国 放歌西湖——西湖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三等奖。
于9月26日,杭州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