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一家
袁爱华
铁柱出生在解放前,家住豫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就他一个独子,铁柱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因为人长的又高又壮实,父母给他起名:铁柱。
我的印象中,铁柱眼睛细长,个子大,人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皮肤黝黑,留个寸头,穿着一件扎着草绳的黑粗布破棉袄,光脚穿着一双黑色的灯草绒布鞋,灰头土脸的穿梭在田地与家之间,很少听到他说话,印象最深的是童年时代,父亲从郑州大休回来,带领我的母亲和我们兄妹五个打麦子,因为父亲没有干过农活,每次到了麦收秋种季节都很作难,又没有外援,只能硬着头皮上,每次到这个时候,有的是看笑话看热闹的人,铁柱是个例外,看到父亲带领一群小孩子忙的不可开交,他二话不说,走上前主动帮忙,从此以后我们全家再见到铁柱不由自主地徒生一种亲切感。
接下来我开始关注他的家庭和孩子们,铁柱的老婆是邻村的,虽然贫穷,大字不识一个,他们夫妻同心同德,互敬互爱,不离不弃,日子还算幸福,生养四个儿子一个姑娘,为了让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于是为他们起名:大壮,二壮,三壮,四壮,给姑娘起名:美珍,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姑娘远嫁他乡,对父母还蛮孝顺,他的四个儿子是铁柱两口子最放心不下的,大儿子叫大壮,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没有经济收入,连个像样的彩礼也拿不出来,没有人愿意上门为他提亲,四个儿子挤在一个屋子里,只好打光棍了,到了三十七八岁,就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穷光棍,大儿子因为受到村里人嘲笑奚落,回到家他一怒之下钻了牛角尖喝了煤油,被铁柱及时发现拉到乡卫生院,经过一番抢救,洗了胃,才幸免于难,经过了一次鬼门关,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大壮从此有了离家出走的打算,在一列火车上奇迹般遇到列车员查票,父亲发现他躲进了厕所,父亲简单询问后从口袋里给他掏出了十元人民币塞到他的手里,作为他外出务工时的一个路费吧!接到父亲递给他的人民币他热泪盈眶,到了郑州站他与父亲挥手告别,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从此杳无音信,家乡的人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他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铁柱都眼含热泪把对大壮的牵挂深埋心底,有了大壮的离家出走,铁柱下决心那怕脱掉一层皮,借钱也要给二壮娶上媳妇,于是,他找生产队申请批下来一块新的宅基地,他带领全家人挖土烧砖盖了三间里生外熟的大瓦房,在多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如愿为二壮娶到了一个胖姑娘做媳妇,好在大兰很能干,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十年后在小两口齐心协力努力打拼下又成功盖了一座小洋楼,二儿子两口子过的和谐美满幸福,这是令铁柱两口子最欣慰的事情了。
到了三壮的时候就没有二壮幸运,虽然二壮把老房子让给他娶媳妇用,但是因为三壮人憨厚老实,除了会下苦力没有什么特长,三壮长的又矮还有点结巴,自然步入光棍行列,到了三十多岁有人介绍带孩子死了男人的寡妇跟他,他是宁死不接受,于是,有了几次这样的提亲经历再也没有人愿意管他的闲事,一转眼又过了几年,杳无音信的大壮突然带着妻儿老小从千里之外回来了,铁柱一家人是喜极而泣,原本在家打光棍的大壮现在不仅有了老婆孩子,还学得一门扎纸活的手艺,一时间被村里人传为佳话,大壮也曾张罗为三壮娶媳妇,经过两次牵线搭桥未果后他再也不想管三壮的闲事了。
据说有个外地女子跟丈夫离婚了也不知道是离家出走的,在三壮家住了半个月,三壮竟然对她一根汗毛都没碰过,这女子原本满心欢喜愿意与三壮过日子的,见三壮对她如此冷漠,拒人千里之外,于是女子又被媒人带走了,不知道后来嫁到了哪里,三壮的婚事从此画上了句号,三壮也成了村里人冷落排斥的对象,从此郁郁寡欢的三壮走上了一条谋生路,天天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奔波在建筑队和泥搬砖头的人群里,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仲夏,他积劳成疾累倒在建筑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四壮是铁柱家里最小的儿子,人开朗活泼,善良厚道,乐善好施,他是铁柱四个儿子中最活跃的一个,父亲曾经帮他找过工作,他跟随父亲到郑州打过一段临时工,他人太老实,反应迟钝,文化程度不高,有些工作危险性大,难以胜任,只好回家了,到了适婚年龄亲戚朋友帮忙给他介绍了一个隔壁村里的姑娘,他和二壮结婚的时候父亲还特意去送礼捧场,场面还算排场,婚后四壮媳妇为他生下一女,一家虽然朴实日子还算幸福,没曾想,好景不长,四壮媳妇外出务工,偶遇一个外乡后生,一来二去两个人传出来闲话,起初,四壮不信,直到有一天有知情人带四壮到四壮媳妇务工的工地上见了那个外乡后生,直到有一天同村的人在集市上看到四壮媳妇和外人厮混生下私生子后,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在铁证如山的现实面前,四壮媳妇摊牌了,她要跟四壮离婚,嫌他游手好闲不挣钱,跟他在一起没有未来,在一个月高星疏的夜晚,四壮一声怒吼划破夜空:你这个淫妇荡妇,你给我滚!滚的越远越好!
从此,四壮媳妇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从此以后有人再见到她是各种各样的段子在流传,有的说她怀抱着一岁多的大胖小子在集市上游逛,有的说她掂着礼物去学校找过她女儿被女儿拒之门外……从不同的人嘴里传播着不同的版本,有关四壮和他媳妇的故事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四处散播蔓延,直到他再出现,像变了一个人,没了昔日的笑颜,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有的是走过去后面对他的嘲笑奚落:浪荡鬼,天天一毛钱都没有,老婆都跟人跑了还有心思出来玩,脸皮真厚!有的妇女说:一点本事没有,连个女人都看不住,有的直接说难听话:我们说话你少插嘴!像你这样失败的男人咋有脸站在人群里?各种流言蜚语在他耳边回荡,就连他的本家媳妇们也拿他当笑柄嘲讽,直到有一天四壮沉默寡言,直到有一天四壮的面容憔悴面如死灰,直到有一天四壮不出门,直到有一天四壮对人们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我得了癌症。尽管如此,也没人拿他的话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四壮再也没有出现在这条他行走过无数次的乡间小路上,直到有一天四壮的身影消失在村中央的柏油马路上,七嘴八舌的吐沫星再也飞溅不到他的身上,他悄无声息,永远地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议论声,嘲笑声,他再也听不到了,这个乡村又开始了下一个需要人肉叉烧包的主角……
还记得大壮为报我父亲十元搭救之恩,在我奶奶去世的时刻,他主动找到我家要为我奶奶亲自扎一套房子以表谢意,他认真扎了一整天,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他把对奶奶的敬意扎进了纸房子里,他说我们一家都是好人,别人都看不起他,只有我们家人没有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们。
还记得,二壮为盖房找父亲借钱的难为情,还记得,三壮每次见我们家人的那份尊重,每次见了我的父母都是尊重地称呼:老太爷老太奶奶。很懂礼貌,从不儿戏。还记得,四壮每次到我们家串门的情形,还记得,四壮在街上偶遇我们家人亲切地打招呼的画面,还记得四壮提着自己种的白菜要送我们免费品尝给的场景,一切仿佛还发生在昨天,还记得三壮、四壮先后离世后,我从郑州探亲回家,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夏夜,昏黄的路灯下偶遇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不是别人,正是铁柱,提到三壮四壮离世,他一个人孤独地依坐在村中央的石臼上默默地流泪感伤,他心中的苦无人问津,无人体会,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和心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不知道如何劝慰,我心想:也许他的伤口需要时间去慢慢愈合。
次日再见,他比之前更加消瘦更加单薄,更加寂寥,比先前记忆中更加的沉默,他表情麻木,就像一具会行走的时代老人拖着他满目疮痍的身躯在前移,没有失去亲人的哀嚎,没有诉苦,没有愤怒,没有笑容,没有看谁的表情,他只是埋头行走在这条他走了无数次的乡间小路上,他的喜怒哀乐在脚下慢慢的延伸,直至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每天一袋两元的馒头,他从村中央的小卖部提到家,这就是他一天中最奢侈的消费,一天、两天……等某一日再次回乡问到铁柱,据乡亲们说他已经在某日清晨老伴喊他起床吃饭的间隙离世。也许是他带着对三壮、四壮的深情款款,带着父与子最深的牵挂,最深的爱恋走完了他人生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