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我的诗人战友
——再贺“诗旅长安”
作者 张有安
这沉沉地一觉醒来呀、
这一觉我竞睡了七十年。
从唐诗里体验来的盛世呀,
在梦境中也仅似昙花一现。
在大明宫山丘般高大的废墟,
在曲江枯池禾黍离离的洼田。
在云居寺唐皇城的残垣断壁,
在几近夷为平地的乐游古原。
这些早已把我从唐诗里带来的骄傲,
撒落的犹如鲁迅先生的一声长叹。
今天,惊破我残梦的、
是诗旅长安朝圣者们的踏踏脚步,
是用诗篇来作投名状的激情诵念。
是诗人们情驰长安的砰砰心跳,
是诗人们美梦成真的笑声烂漫。
我惊愕原来在诗人们的心中、
长安依然辉煌如初诗星熣灿。
是酒肆里仍卧着喝醉了的李白?
是杜甫还躺在烟笼画堂上午眠?
是李商隐依然在乐游原上咏叹夕阳?
还是登科后的孟郊照旧在纵马扬鞭?
不是!不是!都不是!
从此刻,兵网跃跃待发的诗旅长安,
从他们激情飞扬的意气,
从他们雪片一般的诗篇,
从他们高山仰止的崇拜。
从他们望穿秋水的切盼。
我才如梦初醒,
明白了当今诗人们心目中的长安,
是体验传承唐代文化艺术的揺篮。
我才深刻意识,
明白了诗人们精神世界里的长安、
竞远比宫阙巍峨的炫耀更为壮观。
我追悔啊!我身居锦绣成堆的诗都,
竟昏昏噩噩地、妄自菲薄了我的长安。
我追悔啊!我也曾是来宾中的一员。
但竞呆若木鸡,迷迷糊糊地名落了孙山。
尽管,大明宫遗址已辟为公园,
尽管,曲江的枯池又注滿甘泉,
尽管,云居寺里又重旺了香火,
尽管,乐游原上再度樱花耀眼。
长相思啊!在长安
我知道这些都入不了诗人们的眼,
长相思啊!在长安。
我知道长安永远高高耸立在心间。
2024年10月1日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张有安,陕西省西安市人,1970年8月随同陕西省二万五千八百多名初中应届毕业生入三线学兵连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隶属5809部队一营。本人从小热爱诗歌,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期间,曾创作了记事性诗集《紫阳筑路杂稿》,记录下了两年八个月襄渝会战期间连队和个人的工作、生活。1973年4月学兵连从襄渝铁路工地退场后,先后数十次重返故地安康、紫阳,两次全程重走襄渝线,并积极参加铁道兵、学兵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写下了一些深受战友们喜爱的记事性诗歌和文章。
责任编辑 李汪源
文字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