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神剑家教文苑
国庆节献礼
忧患思危:如何让国家社会更加公平美好
山东 孙喜民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坚强的领导和全体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科学文化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性的整体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空前的大幅度提高。
经济实力空前跃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培养成果斐然,国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文化繁荣,社会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升,不断推进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毫无疑问,应该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双手大赞,放声歌唱!
但是勿用讳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国家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尽管整体脱贫进入小康社会,但仍存在一定程度待遇不公和贫富差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和机会不均等,一些底层弱势群体仍面临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问题。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落后地区、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3. 社会保障体系尚欠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仍然存在不足和短板,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4. 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仍有欠缺。
5.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6. 虽然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但仍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等挑战,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7.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控制道阻且长。
75年的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创造了巨量财富,为何至今还会出现上述现象,依笔者的实践经验和理性认知,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资本大鳄通过非法手段攫取巨额财富流出国外,给国家民族造成难以追回的巨量损失,如恒大地产等企业造成的损失动辄就是几千亿上万亿;
二是贪官庸吏以权谋私及渎职犯罪造成财富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也破坏了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是资本逐利对劳动剩余价值索取,已经损害了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如何让国家社会更加公平美好?我以多年从事教育和检察工作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从纵、横和现实三个维度做一下比较分析:
纵向来看,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施行的近似于免费的全民教育,我们一个公社就有三处高中,有七处初中,我们同龄人多数都上了高中,学生个人当然终身受益,对国家社会科学文化普及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横向来看,全球共有40个国家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既有象新加坡、瑞士、挪威、文莱等发达富裕的国家,也有象朝鲜、老挝、古巴这些不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发展、人民福祉奠定了支撑和基础。
从现实来看,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 8.94万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92万元/人,如果发展红利均衡受益,国家财力足以支持全体国民安居乐业、生活无忧,足以支撑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否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结合实际国情,让发展红利蛋糕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笔者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公正、透明、平等的法律体系,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议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要更好的体现人民性,立法规避掉各级国家机关主要在职领导当选人大代表,避免出现自己不真正“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更好的保障全体公民的监督权力和权益利益。
2. 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机会平等,消除性别、种族、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提高劳动的价值和分成比例,降低资本的价值和分成比例,大幅度降低贫富差距,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的优越性。
3. 继续从立法、司法层面完善反腐体制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个人财产透明化的阳光法案,坚决打击经济类、渎职类犯罪行为,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 建议施行全民免费教育,高考、中考招生取消某些地区的特权优惠待遇,完全按照各省市人口比例确定数量指标,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减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因知识和技能差距导致的贫弱。
5.建议回归医疗的社会公益福利保障功能,施行全民免费医疗,彻底医疗平权,增进医疗公平和均衡,救死扶伤,兑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基本国策。
6. 建立、强化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养老、失业等基本生活保障和捐助救济。
7.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使全体国民人人受益。
最后,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运浩荡!祝福海内外亿万同胞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孙喜民,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学专科、中文本科、法律本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莘县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学教育十三年,多次被评县级模范教师、教学能手,众多学生成才成事;1995年考入莘县人民检察院,任研究室主任兼公诉科副科长,一级检察官;检察日报、山东法制报、中国法学网、山东检察、聊城日报、聊城检察优秀通讯员,曾主编刊物莘县检察。 2012年3月以最高分被评为全市第一届检察业务专家,获得第一届“春华秋实文学奖”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荣获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干警等荣誉几十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