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
文/李伦
.
妈妈的相册里有很多老照片,每一张都是一个记忆,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过往,或喜悦,或忧伤,它们如同时光的音符,记录着生活点点滴滴。
其中爸爸在南方大学校门的几张集体照,是很有意义的老照片,相片都有些发黄了,人们一式的中山装显得庄重、朴实,门楼上悬挂“南方大学一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横额,一位女生系着跳秧歌舞的绸带合影,可以感受到活动的喜庆气氛。
提起“南方大学”,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南方大学,是中共中央在广州解放后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的新型人民革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叶剑英同志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南方大学的首任校长,陈唯实、罗明为副校长。小时候见过父亲南方大学毕业证书,落款盖有南方大学的四方大印和校长、副校长的签名印章。
妈妈早年在省银行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休闲照;大榕树、石板路、古桥流水,一派岭南风景。年轻的妈妈剪短发身着列宁装,胸前别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的徽章,脸带微笑飒爽英姿,像解放军女干部。照片背面是妈妈绢秀的钢笔字:摄于广州石榴岗1950年。
父亲在南方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后来因病去世,正当英年。那时候,妈妈才30多岁,我们兄妹都还小,从此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妈妈一人肩上。妈妈教我们勤工俭学,去打临工帮补家计。长大了,懂事了,逐渐体会到社会的人情冷暖,妈妈的含辛茹苦,家庭多大的困难莫过于父亲错划为右派带给家庭的困难。妈妈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孩子们被人们指指点点、受人歧视的那种锥心之痛。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一个接一个精神上的打击,坚强的妈妈终于挺不住病倒了,这个单亲家庭陷人了难于言喻的困境。妈妈带病到了“五·七干校”,跟着到干校的还有年仅10多岁的妹妹……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终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父亲恢复了国家干部待遇。过去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将这些变化向妈妈提起,免她再受剌激;远在北方的哥哥离去,也没告诉妈妈。我凝视着妈妈的照片,或许她都能感觉得到。
叔叔阿姨们常对我说,你妈妈“好呖”,要我好好向妈妈学习
母亲原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1924年10月汕头市出生。她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读于汕头市女子中学,后就读于梅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过中、小学音乐、数学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母亲又顺利考取了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自此,母亲一直在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作。
记得小时候, 地方政府部门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妈妈带我到一个叫“大坝”的足球场,场内人山人海,足球场旁有个大舞台,她叫我在舞台下边等着别乱跑,她在舞台上表演独唱革命歌曲……歌声、掌声、赞美声在足球场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印象中妈妈是民间歌唱家。

妈妈是新中国培养的女干部,具有很高的会计专业水平,曾获地市级银行系统业务比赛珠算第一名。她拨打算盘的飞快速度,可以边操作边回答别人的问题,而不影响准确的计算,为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一位会计专家由衷地称赞:“每到银行办理业务,都会留意李姨打算盘,其娴熟的业务技巧,连我们都被吸引住了。” 点钞也是几个手指并用,刷刷刷就像现在的点钞机。每逢妈妈单位需要查帐、或到了月结、年结阶段,她与同事们通宵达旦加班,为工作废寝忘餐的身影,深印在我的脑海。妈妈还辅导新参加工作的银行学校实习生,为单位集体教唱革命歌曲,发挥了她当数学、音乐教师的才能。叔叔阿姨们经常对我说,你妈妈“好呖”,要我好好向她学习。
她多才多艺,小时候就学会台式风琴,以前我们叫脚风琴的,还会五线谱自己作曲。一次,女儿玩的电子琴的琴键散落一地,我把琴键检起随手塞回键盘, 妈妈看见了把琴键逐个拔出来,熟练地重新按什么音阶音调规矩排列,让我这个门外汉惭愧!
妈妈勤奋好学,学生时代就有英语基础,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12时广播英语教学,别人午休,只有她守在单位的收音机旁留心收听。后来,女儿刚上小学,学校还没有设英语课,妈妈已把家里的台椅、书柜、水龙头、门窗、电视机、冰箱等处贴上英语单词……在房间、客厅来回踱步中,还偶尔更正她的孙女拼音发音。
天纶大哥、素纶姐、宇纶哥都是她的学生,长大之后成为祖国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天纶大哥与一位同乡战友前来探望妈妈,同乡战友是某大军区空军副军级干部转业回到广州,他们拉着妈妈的手,亲切叫妈妈是启蒙老师……原来他们念小学的时候,都是妈妈的学生。师生情谊如一杯清茶,清香而舒心,让妈妈感受到人生的真情和温暖。
妈妈织毛线衣手艺好,还会编织各种花样,除给儿女织之外,同事、熟人需要,也是有求必应,乐为助之。有同事善木器活,为表示感谢,做了一个带纱窗的碗柜给妈妈,我们都在单位搭食用不上,转送给了未来的亲家。那时候穷,冰箱还没见过,这算是大礼了。
妈妈补衣服用手缝,我们小时候做新衣服,妈妈也是自己裁缝衣料一针一线的手工缝制,直到年事已高,还要我们为她穿针坚持自己缝补。妈妈修养好,从不骂人,不讲粗话。就在她病重之前,在家里还指出我讲粗口或衣领不整的毛病。她习惯每天手执放大镜,重温“银行性质、贷方、借方”之类的名词解释和书写一串串的阿拉伯数字,喜欢用小尺子在笔记本上画房屋平面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妈妈按照国家干部相应的行政级别正式退休。国家财政部、总行分别向从事金融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颁发荣誉证书,妈妈是其中光荣的一位。
瞻仰叶剑英元帅纪念像
多年前,我与阿芳专程到华南师范大学瞻仰叶剑英元帅雕像。从华南师大西门步入校区,在偌大的校园,转游了约一堂课的功夫,终于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前面,找到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雕像。这里是一片开阔地,约有数百平方米,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还设有石台石凳,供游人小息。沿着水泥小路,步上几级台阶,可零距离接触叶帅雕像;雕像连基座高约5米,两旁青翠柏树挺立,犹如忠于职守的卫兵在为叶帅站岗。雕像基座上刻“南方大学叶剑英校长”,落款是:“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大学校友会 公年2000年元月敬立”我想,其中也包含了父亲对叶帅的敬意。
凝视着雕像,思绪起伏,叶帅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威武形象,站在大学讲坛传播革命真理的儒者风度,一幕幕历史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据载,1949 年春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之后,解放国民党临时政府所在地广州的问题被提上日程。7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新的华南分局,并于8月1日任命当时正任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在进行南下准备工作时,毛泽东多次找叶剑英商讨解放华南的一些重大决策。在谈话中,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干部不足的问题。毛泽东指示叶剑英,华南解放后,要在南方办好一个大学,可取名南方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字。毛泽东的“南方大学”四个亲笔字,后来一直铭刻在南方大学的校门、校徽、校旗、校章、校刊、证书等上面。
在叶帅雕像前,拍好单人照,要拍个合影,恰好一位大学生路过,请帮忙。大学生熟练地操作我的相机,还自我介绍:“我就是学这一门的”多好,又红又专的时代青年。我正想说,我们的孩子也是贵校毕业,与众晚辈一样,自觉努力、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也告慰了先辈们……大学生已匆匆向教学楼走去。
瞻仰叶帅雕像时,我留意到叶帅雕像面向东南方向,寓意深刻。
史料记载,在南方大学建校三年中,培养近2万名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值母亲百岁诞辰 ,以此文缅怀父母。
2024年10月 写于珠江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