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祖国》
作者/姚文礼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经典插曲,是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刘炽合作的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不朽之作。在国庆七十五周年到来之际,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想起国庆二十五周年时,我们工兵一零二团在抗美援老战场上过的第一个国庆节,连队举行排与排之间蓝球比赛和拔河比赛,炊事班为全连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晚餐后连首长组织全连举办晚会,虽然晚会节目没有现在电视晚会节目精彩,节目全是兵演兵,快板书,山东快书,笛子独奏,三句半,京剧独唱,小合唱,把全连指战员逗的笑声连天;五班长王学林指挥二排唱起《我的祖国》把晚会带向高潮,全连一起高唱“好山好水到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这支歌唱出了援老抗美指战员心中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以及迎接豺狼的勇气和决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到了印度支那,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包围,应老挝政府的邀请,国家先后派出11万部队进行援老抗美。我们原兰州军区工兵一零二团援老抗美时代号727大队,主要任务是在上寮地区修筑新东线。老挝一年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250毫米到3750毫米,气候炎热潮湿,我们睡觉的床板离地面都不少于1米2,床腿都得要包上罐头皮,以免老鼠、毒蛇等害虫爬上去伤人,各种热带疾病也严重威胁援老抗美筑路官兵的生命安全。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们为老挝人民修出了高质量的道路、桥梁,这些工程成果至今还在为老挝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团参与修建的新东线被老挝人民政府命名为“老中友谊一号公路”,该线路由纳双至孟献全长280公里,跨越无数的高山峡谷,工程特别艰巨,在没有路的原始森林修路,在热带雨林施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虽然有一些机械装备,但由于条件限制,筑路战士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只能依靠砍刀、锄头、铁锹、小推车。面对广袤的原始森林、面对漫山遍野的竹林、面对纵横攀越的野藤,面对美帝国主义扔下的炸弹,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筑路战士施工时汗水、雨水、泥水一起在身上流淌,时常还会遇到暴雨雷电,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东线先后投入了六个工程大队,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任务,1978年三月胜利竣工。全线有桥梁32座,涵洞904个,其中南乌江大桥九孔256米是中国援建老挝的最长一座桥梁。
追思当年援老抗美筑路的战斗经历,它曾经给援老抗美指战员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今天再唱起《我的祖国》依然如当年一样心潮澎湃,我为我们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2024.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