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过河西走廊
作者: 郭丽新
朗诵:水晶
河西走廊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她的名字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大汉王朝。她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百余公里。她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段,是从古至今形成的东西方贸易的大通道,也是许多游人心向往之的旅行圣地。因为“五·一”小长假,有幸带孩子们一起走过一次,所以我认同这样的说法:走过河西走廊,相当于去了4/5的中国。
何以见得?
河西走廊有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馈赠:绿洲、戈壁、沙漠、丹霞、雪山、冰川、河流、平原、森林等地貌样态,除了海洋之外,地球上所有的景观都在这里呈现。
祈连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因阳光照耀更加明亮,神奇的七彩丹霞让我们惊叹不已,万千游客聚集的鸣沙山上留下了两个小外孙欢乐的笑声。沿着河西走廊自驾西行,一路高速,宽阔平坦,视界开阔,入眼皆画,美景走廊名副其实!
河西走廊有灿烂辉煌的千年历史。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这里开疆拓土,信念坚定的张骞由此出使西域,战神将军霍去病在这里大败匈奴,70岁抬棺出征的左宗棠钦差大臣亲帅十万清军经此地收复新疆,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路西行的过程中,我一边走,一边用手机百度所经之地的资料,浏览中我发现,我们途径的每一个城市名称都有故事,且多与军事及国家安定有关,特别是早在汉武帝时代就确立的河西四郡。

武威:汉武帝为了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
酒泉: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另有典故是霍去病在打败匈奴后,与众将士庆功,将御赐的美酒倒入城下的泉水与士兵畅饮,因得名酒泉。
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敦煌:本意是盛大。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月氏居住在敦煌,汉武帝继续使用敦煌,意在彰显打通河西走廊强国策略的伟大实践。
以上四郡名称,也是自公元前121年西汉确立之后,两千多年来从未更改过。
这是中华民族人才辈出历史悠久辉煌的最好例证,也是对我们后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河西走廊之行对我内心最大的触动,我深入理解了汉字、汉语、汉文化的久远与博大精深。
河西走廊是民族融合及与世界交流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藏族、裕固族等,多民族人民自古杂居共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万国商贸盟会,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丝绸之路进出的丝绸、茶叶、瓷器、葡萄、西瓜、小麦……是中华民族和平友好、创新开放、互通包容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化强大自信的基因,也是当代中华儿女强国复兴、傲立世界的理想追寻。
河西走廊还是艺术走廊。武威天梯山、张掖西夏大佛寺、敦煌莫高窟,其中的雕刻、彩塑、壁画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都非常高,不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游客,看到后都无比赞叹。自然与人类之力共同造就的河西文明,壮美厚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每一处景点,都值得带孩子去欣赏和聆听。
两个小外孙年龄尚小,对于河西走廊蕴含深厚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内涵难以理解,一路上,我便通过教他们朗诵诗人散落在河西走廊上的古诗名句,对河西走廊浅浅感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一《马诗》(唐 李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一《出塞》(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一《从军行》(唐 王昌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唐 岑参)
…………
我希望童蒙未解的小外孙,能从诗句中朦胧感受自古以来,保家卫国的戍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意志的顽强和决心的坚定,也通过旅途所见所闻,感知盛世中国的繁荣昌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一颗爱国的种子。

短暂五天的河西走廊之行结束后,我在女儿家看到了一本《河西走廊》纪录片的纸质图书,那是喜欢历史和读书的女婿购买的2023年7月第11次印刷版。闲暇捧读之后,又在bibi搜集观看了《河西走廊》精彩绝伦的10集纪录片。读过看过之后,我感到自己对关乎国家经略的河西走廊、新旧丝绸之路在宽度、广度和高度上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曾身为人师的视界狭窄,学识浅薄,所以迟迟不能下笔,不知从何记起,又不愿放手。思虑再三,我想到了《带孩子走过河西走廊》的题目,记录分享河西走廊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权作一名小学退休老师对伟大祖国75岁生日的献礼!
2024年10月29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郭丽新,中小学高级教师,运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原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