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日月明,
地和万物生。
家和万事兴,
人和国太平。
——选自《大众教育学》

赵娟儿:
读《大众教育学》之“天地人和篇”有感
在教育中,我对“天地人和”有着深刻的感悟。
一、天
教育之“天”,可理解为教育的大环境、时代趋势和更高的目标追求。
从大环境看,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这就要求教育者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从时代趋势来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关注世界动态,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高的目标追求则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让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在人生的天空中绽放光芒。
二、地
教育之“地”,象征着教育的根基、基础和脚踏实地的态度。
教育的根基在于扎实的知识传授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教师要像辛勤的园丁,精心耕耘知识的土壤,让学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脚踏实地的态度意味着教育者和学生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不浮躁、不投机取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三、人
教育之“人”,核心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耐心去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陪伴他们成长;用责任心去履行教育使命。
四、和
教育之“和”,体现为教育的和谐、融合与平衡。
和谐的教育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家庭要给予关爱和支持;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
融合则表现在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方法的融合以及不同文化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教育中感悟“天地人和”,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使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张波:
天地人和与三标课堂
读孟国泰先生《大众教育学》之“天地人和篇”有感。
三标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1)明确目标:教师设定清晰的“小老师教学目标”,确保向老师们明确学习方向。
(2)达成目标:根据目标精准选择小老师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反馈目标:通过测试与评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小老师教学策略。
天地人和,则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 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
将“三标课堂”与“天地人和”相结合,意味着在明确小老师教学目标、达成小老师教学目标和反馈小老师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重教育环境的营造,追求教育者、学习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巧妙设计小老师教学活动,如通过实践活动让小老师亲身体验、感悟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体现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小老师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最终,实现“三标课堂”与“天地人和”理念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赵娟儿、张波(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