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此谓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释义】
如果不欺骗自己,那么内心的良知就不会被虚伪所蒙蔽而显得真诚,真诚了就会心灵明亮;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内心的良知就不会被疑惑所困扰而显得明澈,明澈了就会更加真诚。这就是说,要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明白了事物的原理,认知就自然达到了。
【意悟】
阳明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良知、真诚、自信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而保持内心的真诚与自信,是我们抵御外界干扰、坚守本心的关键。
不欺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良知的一种坚守。只有真诚地面对自己,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而自信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真诚与自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强大力量。当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时,我们会更加自信;而当我们充满自信时,我们也会更加真诚。这种内心的和谐与统一,是我们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内心的真诚与自信,不断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心即理,悟透此道,则言行一致
知行合一,践之于行,方显真章
致良知,持之以恒,心灵得升华
#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