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织就民生幸福网
——🇨🇳献礼祖国华诞🇨🇳
文/刘克英
在这个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的又一华诞。作为一名默默耕耘于社会保险领域的工作者,我满怀激动与自豪,以笔为媒,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并聚焦于社保事业的发展历程,以此作为对祖国及青海这片热土最诚挚的祝福。
回望过去,祖国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与智慧,而青海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也在这股洪流中不断前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创业,到如今青海省的快速发展,这背后是国家对西部的深切关怀,是青海人民的共同奋斗,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在青海不断完善的坚实支撑。
社会保险,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如同一根根坚韧的丝线,紧密连接着每一个家庭,编织成一张覆盖青海全民的幸福网。
2009年11月青海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
2011年1月省内辖区全面实现农保制度全覆盖。
2003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在青海实施,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驻村。当时,虽然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覆盖面相对有限,镇上经常组织工作队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动员参保。我和杨占花理事长一组,负责加塘村,由李朝阳书记带队。加塘村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我们小小工作队的脚步。
有一次,傍晚返回李书记家时李书记说:“今天,我替村民垫付了135元参保金,回去补给你俩......”。
我俩调侃李书记,“李书记,你回家要挨骂吧?嫂子一定会生气的”。
没想到回家后李书记一说出垫钱的事情,嫂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朝阳,做的对,这个钱是干好事嘞,我支持,老百姓头疼脑热的,政府不帮谁帮,养老、医保好政策啊”......
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省社保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显著变化。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也稳定在较高水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不断健全,为青海广大民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社保事业改革从未停歇,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2022年1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完善医保制度,提高社保待遇,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育有所补的目标。特别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青海的社保体系更是发挥了“稳定器”和“减震器”的作用。
通过减免、缓交企业社保缴费、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比例、发放企业一次性留工补贴、扩岗补助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压力,保障了职工的权益,为青海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社保的一线职工,我亲眼见证了这些变化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实惠。
记得有一位农村老大爷,在领取到第一笔养老金时激动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晚年有了依靠,不然,谁会给农村老阿爷发工资啊,过年过节,我也给孙娃们给点小钱买糖吃……”这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无数青海老年人的心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保服务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从最初的纸质申报到如今的线上办理,从实体社保卡到电子社保卡的普及,科技的力量让社保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社保查询、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劳动权益保护等众多功能的一站式服务。
参保对象可以通过“青海人社通”、“青海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等线上平台随时随地查询个人信息、办理业务,大大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未来,无论风云变幻,我们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保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青海社会贡献力量,让社保之光照亮青海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位青海人的心田。
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以一名社保工作者的身份,向伟大的祖国母亲及为青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默默无闻奉献青春的同仁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祖国的强盛和青海的发展,为社保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无数的可能;是祖国的关怀和社保人的努力,让社保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惠及青海的亿万民众。
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繁荣昌盛!愿青海的社保事业如同祖国的明天一样,充满希望,光芒万丈!
作者简介:
刘克英,笔名夕颜,现供职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社会保险服务局。工作之余,热爱文学,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传递温情与力量,作品散见于省内报刊。

【插图:夕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