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约——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王红军)
彭城--徐州,曾是我旅游与出差过的地方,然而第三次却是送女儿去彭城求学,大哥特意从上海赶回也参与送小妹一程。在阳光明媚的九月一日早上,秋风送爽,我满怀期待与不舍,踏上了前往徐州的行程。徐州,古称彭城,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陇海和京沪高铁交汇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有五省通衢之称。它是今天苏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区的最大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资源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
徐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这里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徐州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和繁荣。它是华夏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华夏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位置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徐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关键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中国命运的走向,也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毅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中,解放军以60万之众对抗国军的80万大军,而后勤保障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43万人。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使我对于此次徐州之行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期待。
这次行程不仅是对女儿的送行,也是对我个人的再一次心灵之旅。我心中既充满了对她未来的憧憬,又不免有些担忧,担心她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在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然而,徐州这座城市,它的历史和文化,无疑会给予她更多的启示和力量。送女儿到校后,我随儿子开车导航云龙山景区。
云龙山是一座山势雄伟、景色宜人的名山,海拔只有142米,5A免费景区,如果不想爬山可以买票坐缆车登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象征着力量和智慧的神兽。云龙山不仅山势如龙,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各地方游客。
到达景区,踏入云龙山的怀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雄伟的北门石坊,上面镌刻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云龙山”,相传是大文豪苏轼题写。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传说:据说这座山因其缭绕的云雾蜿蜒如龙而得名。
我们沿着石阶攀升,树木参天,枝叶繁茂,仿佛是这座山的守护者。月季花等含苞待放,如同小小的金色酒杯,盛满了欢迎游客的喜悦。蜿蜒曲折的石阶小径引导我们穿行于绿意盎然之中,一段不短的旅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半山腰。在那里,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和兴化禅寺等古迹依次排列,见证了历史的沉淀,我们也在此稍作停留,接着再次出发,向着观景台进发。
因多年未登山,感觉登山之路颇显艰辛,我的双腿逐渐感到沉重,步伐也变得不那么坚定,但仍一鼓足气来到了山顶。当太阳高悬中天,我站在观景台上,已经是满身大汗。然而,一切的努力都在那一瞬变得值得——眼前的景色美得令人窒息。
远处的车辆在高架桥上来来往往,如同忙碌的蜜蜂;一栋栋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描绘出现代化的都市轮廓。目光转向西边5A景区云龙湖,如一面巨大的银镜,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闪着细碎的光斑,仿佛是湖面上翻飞的鱼鳞。水鸟们在湖面上自由翱翔,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在这样壮丽的景色前,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云龙山,以其神奇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登上山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在这里,我不仅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更敬佩古人的智慧,他们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欣赏美、感悟生活的能力。我希望女儿能够像古人一样,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从云龙山下来,我与儿子驱车彭祖园。以彭祖为主题的文化园林,园内建有彭祖像、彭祖祠、大彭阁、大彭氏国青石牌坊、福寿广场、彭祖祭祀广场、樱花园、景武湖、游乐区、山林区等景区景点,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彭祖园正门内,是为了纪念彭祖而设立的彭祖雕像。这座雕像的总高为4.6米,总重20.4吨,是国内彭祖石雕像中最高大宏伟的一尊。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充满了宁静与和谐。在这里,我了解到彭祖长寿的秘诀,即顺应自然、心态平和、注重养生。这让我深思,在专注女儿学业的同时,也希望她再兼修一下,老祖宗留下的中医理论,教育孩子要注重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
历代智者和圣人,诸如孔子等,对彭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首位智者彭祖推崇备至。在先秦时期,彭祖被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誉为一位伟大的贤者。诸如《庄子》、《荀子》、《列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经典著作中,对他的智慧和德行赞誉有加。
在历史的长河中,彭祖的身影无处不在。《世本》、《国语》、《竹书纪年》和《史记》等史书,虽然对彭祖的记载多少不一,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彭祖的名字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提到的“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西汉的刘向甚至在《列仙传》中将彭祖归入仙界,尊称为硕仙。在道家文化中,彭祖更被尊为祖先。
彭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领导人民修筑城墙,抵御野兽和敌人的侵袭。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关于人天同源、万物同根的物质观,阴阳协调、以化为本的辩证规律观等科学观点。他创造了养生术,教授人们如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他发明的烹调术,使中国人的饮食从简单的熟食向味食的转变,这一转变被视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次巨大飞跃。因此,彭祖被历代厨师尊为祖师爷。彭祖的养生五术——烹饪术、房中术、摄养术、引导术、服气术——均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也因此有了“彭祖寿高八百”的传说。
最后一站,淮海战役纪念馆;此馆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这座国家级的一流博物馆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静静地诉说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自1965年11月6日首次对外开放以来,它见证了无数后来者的崇敬与追思。2003年至2007年间的扩建,更使得这座殿堂级的场馆扩展了其展览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缅怀英烈、传承历史的重要场所。
走进这座占地7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的庞大空间。1.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巧妙地划分为序言、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等六个部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近3000件珍贵的文物、照片和图表,以及九个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共同构成了1470米长的展线,仿佛一条时空隧道,带领我们穿越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这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让我坚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希望女儿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从纪念馆出来,随路标指引,前往淮海战役纪念塔瞻仰。淮海战役纪念塔,一座巍峨的丰碑,它的存在,是为了缅怀那些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自1959年纪念塔的建设启动以来,经过漫长的六年时光,直到1965年11月,这座意义非凡的建筑才正式向世人开放。
高达38.15米的纪念塔,其壮观的塔身上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大字,那镏金的笔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塔座上,是刻骨铭心的碑文,它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塔的两侧,则是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形象和人民群众支前场景的雕刻,每一道线条,每一个表情,都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位于纪念馆老馆西侧,面向朝阳,背靠凤凰山主峰。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领导人组成,他们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群雕占地约1万平方米,高7米、宽9.5米、厚4.5米,由7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伟人群雕。
群雕以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合影为创作原型,面部精雕细琢,下部线条逐渐淡化,寓意伟人植根于祖国大地,与人民共命运 。淮海战役纪念塔与总前委浮雕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提醒着世人,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感恩英雄。
这次彭城之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养生的智慧,以及先烈的伟大。我希望女儿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期待她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热爱文学,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因为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