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宣传管理办公室、新华日报社总编办公室下发了一份中宣部《内部通信》,要求各部门在新闻报道中准确把握,并强调“先进模范人物不得进行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
中宣部《内部通信》指出——
前不久,南方某都市报刊登文章,对四川汶川地震烈士教师谭千秋救人事迹进行质疑。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该文严重失实。近日,南方某杂志刊登题为“爱出风头的“中国首善”的文章,对江苏省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慈善行为进行质疑,贬损其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谭千秋是2008年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平时表现一贯优秀,其英雄壮举为人们广泛称颂。陈光标是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是我们宣传树立的先进典型。个别媒体为吸引眼球,利用公众对典型人物的关注,不负责地进行歪曲报道,不仅损害了典型人物的形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今后,各媒体对受过全国性表彰的人物、集中宣传过的重大先进典型,不得进行公开质疑,不得搞不负责的负面报道。如发现问题,可通过内参反映。
事实是,几年前,我们曾深入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陈光标的公司调查摸底发现,从2008年至今,不论高调还是低调,这位至始至终把公益慈善事业作为人生最大理想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从未停止过他的无偿捐赠事业,即使三年疫情过后的2023年甘肃、青海地震,他仍冲锋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当4000多万元的90多辆大卡车拉着一箱又一箱物资奔赴在灾区时,成千上万的人为他点赞!迄今为止,他已为中国的各种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捐物总价超过了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