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色板”(散文)
杨超
夏天绿树成荫,草木生机盎然。要说到绿色,巴南区石龙镇算得上绿满山坡,绿染田园,68%的森林覆盖率,的确是绿色盛景。当然,石龙是以绿色为主,还有更多色彩,需用眼睛去发现。
从主城区出发,高速路大约40分钟车程,下道即进入石龙地界。再行进一段乡村路,沿途满眼绿色,打开车窗,飘着青草味的空气特别清新,让疲惫烟消云散。驱车来到桂花湖,一幢彩色大楼映入眼帘,美丽乡村、七彩生活扑面而来。荷花、月季花为游客而生,大家纷纷自拍或他拍,为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绣球花、格桑花都是为着欢迎远道的客人而绽放,绿树红花、湖光山色,都成了游客照相的背景,定格在游客相机里、手机里,陶醉在心里。游客倾注于覃家大院的神奇、杨氏碉楼的传奇、周氏木作的惊奇。慕名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倾听放生塘“覃家大院”的故事、“杨氏碉楼”的前世今生。黄色的土墙房子,历经200多年风雨,依然坚强挺立。双层土墙记录着劳动者的艰辛,斑驳的墙壁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诉说着学校的兴旺,解放军吃着粗茶淡饭而不进“杨氏庄园”打扰老百姓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看是表象,听是传递,思是升华。悠远的情怀,感人的故事,厚重的岁月,都为乡村振兴赋能,为石龙发展添彩。
石龙最美的色彩莫过于绿色。一场大雨,将大兴村坡地的绿色草坪齐刷刷地倒向一边,就像女人梳洗头发后秀美的样子。晨曦从山那边慢慢爬起来,农妇声音响亮:“二娃,快点起来上坡哟!”一声惊呼,惊醒了倒地的绿草,迎风一甩,绿草抖落露珠,腰杆挺立,精神抖擞地站着。和绿油油的稻田浑为一体,远远看去,就是一片绿意,分不清彼此。只有到了秋收时,金黄的稻谷,才会傲视“一样的绿,却有不一样的黄”。
石龙没有大江大河大山,但有“小家碧玉”之美。山清水秀,湖多水静。远远望去,石龙被绿色包围着,金龙湖、桂花湖、下涧口水库,依恋着群山。青山倒影绿水中,水天相接,山水相依。山青得你想亲一口,水清得你想喝一口。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完美诠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得到充分呈现。
到了石龙,老街值得一去,那是记住乡愁的地方。老街不长,只有一千多米,它分为上场和下场,以十八梯为界。整条街建筑物呈现黑色、灰色调,青砖黑瓦,黑木柱支撑着竹片做成的篱笆墙,黑色的窗户、黑色的楼板、黑色的墙壁……这副颜色,其实是几十年风吹雨打、烟熏火燎而成。老街记录着繁华的景象,“商堂馆”炒菜、下面条的炉火,爆米花的旺火,煮饭的柴火,烤三角粑的炭火……老街被浓烈的烟火气熏得“面目全非”,就像一个白皙小伙被岁月染成苍老的面孔。老街两旁的房子夹着一条灰色的石板路,沿着路在老街走,古色古香的房屋便跃然眼前,感受老街的岁月痕迹。石板路、木门房屋让人感觉恍然间在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一个地方。站在石龙老街,你能深深感受这条老街,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代;一头连着打拼,一头连着未来。
石龙主色调是绿色,大自然伸出长长的画笔,将大地的黄色、天空的蓝色调和,蘸一点湖水,也就成了山峦田野的绿色。丛林的深绿,草坪的嫩绿,稻田、湖水的碧绿,大祥茶叶的浓绿,让“绿色石龙”名副其实。石龙除了绿色,还有脆红李的“红”,蓝莓的“蓝”,石斛花的“粉”,绣球花的“七彩”,格桑花的姹紫嫣红,花花绿绿组合成“多彩石龙”。
远山如黛,近水潺潺。看不够石龙的山,看不尽石龙的水,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橙色和白色交融的云在天空中完美呈现,游客没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石龙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满眼青山绿水,畅快而归。
搜尽绿色打草稿,看够风景写未来。石龙的美景和前景如画卷在笔下徐徐打开,浓墨重彩的乡村振兴浮现在眼前。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正是千千万万个“美丽石龙”“美丽乡村”,才汇聚成美丽中国。
作者简介
杨超,重庆市巴南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40余万字作品。作品获得全国、市区级奖励100余次。

第2届“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征稿通知(10月10日截稿)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展现美丽中国建设意见指导下,新时代中国朝气蓬勃的变化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诗文的形式,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美、悠久中国文化底蕴之美,向世界展示魅力中国精神风范和地理人文特色,经研究决定,第2届“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即日起开始征稿,拟于11月在四季温暖如春的“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全国著名旅游度假城市厦门市举办颁奖典礼、采风创作诗会,游览鼓浪屿美景,郑成功像,世界名人蜡像馆,隔海望台湾,厦门大学等系列活动。
一、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网
中华作家网
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
二、媒体支持:
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网、人民政协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中华网、新浪新闻、国际在线、环球网、法治网、中工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华人头条等近百家媒体。
三、参赛对象:年满25周岁的华语诗歌散文创作者均可参加。
四、征稿内容:
弘扬主旋律,歌咏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作者需选择代表性的作品参赛,现代诗、传统诗词、散文诗、楹联、散文随笔每人限使用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投稿无效。作品要格调高雅,意蕴优美,具有诗性,语言简洁精练,能彰显出作者的才华和创作水平,作品题材不限,发表与否不限,文责自负。
五、征稿日期:
即日起至10月10日
六、征稿要求:
1、新诗限2首共60行;传统诗词限5首;楹联限5副;散文诗、辞赋限2章每章800字以内;散文随笔限1篇2000字以内。投稿作品后必附作者100字以内简介、详细联系方式(姓名、具体地址、手机号)。
2、大赛只接收电子稿件,投稿邮箱:2497779533@qq.com,也可以微信投稿,投稿微信:zhonghuazuojiawang(邮件主题务必备注作者姓名+“第2届魅力中国”)。
统一以word文档附件发送,同时邮件正文粘贴一份,排版格式:标题+正文+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只需在第1首(篇)的标题下署名,诗歌类每首间隔2行,正文不得插入任何图片。
3、将选出优秀作品入围,公众号和网站设立大赛专栏推出,凡投稿自动视为作者授权主办方对作品的评审、编辑、宣传、发表、出版等相应权利,无稿酬。
4、参赛作品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引起的法律纠纷及争议,须定稿后再投稿,一旦入围发表不得修改、更换、撤销、删除等,为保证大赛质量,已参加其他征文大赛的作品不得再投稿本赛。
5、涉及领袖,政治时局,种族宗教,港澳台和西藏,人权,名誉权,文革,名人等敏感内容谢绝投稿。
七、评选及奖励:
1、大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主办单位聘请名家学者成立评审委员会,本着艺术质量至上,公正平等的原则,经初评、复审再及终评程序,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2024魅力中国诗歌奖、2024魅力中国散文奖,均颁发证书,无奖金奖品,不设入围奖。
2、凡获奖者给予获奖通知,邀请参加拟于12月在四季温暖如春的“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全国著名旅游度假城市厦门市举办的颁奖典礼、采风创作诗会,游览鼓浪屿美景,郑成功像,世界名人蜡像馆,隔海望台湾,厦门大学等活动。
3、获奖作品推荐在中国文学网发表,并由出版社结集出版,获奖者推荐加入中华作家网、中国文学网。
八、组织架构:
中国文学网:www.huanqiuwenxue.com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登记备案号: 京ICP备2022000699号-1
中华作家网 www.zhongguohaoshi.com/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登记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6000号-3
北京华夏永兴文化院
组织机构代码:MA01Y9BW-X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4MA01Y9BWX1
注册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5号楼12层1303-11号
九、诚邀合作:
为了扩大宣传及作品推荐,欢迎全国各作家协会、诗歌学会、诗词学会等组织机构及文学社团加入协办或组织团体投稿,具有一定成果的相关负责人组委会将聘请成为复审评委主席团成员之一,其他待遇私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