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沙丘那片园
作者:赵奎军
朗诵:清雅
故乡是鲁西北一个村子,在县城东约十多公里的地方。
记忆中的故乡,最外一圈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再往里是一片片果园,梨树、桃树、杏树、椹树、苹果树、山楂树等等,品种繁杂。沙丘果园环抱间,有一个不到2000人的村子,东西狭长,南北短窄。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一直生活到娶妻生子。后来因工作原因,离开村庄,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
随着岁月流逝,鬓角染霜,对家乡的记忆愈加深刻,时时萦绕,常常怀念,挥之不去。先说沙丘:沙丘在村里称之为“沙土岗子”,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像是一座座山,把村子围了起来,又像是一圈城墙保护着村子不受外界侵扰。
我最喜欢的,是秋天的沙丘,犹其是月明之时。它静若处子,一动不动屹立在哪儿!给人以厚重之感。此时,可呼朋唤伴与其亲密接触,爬上滚下,竖立倒行。沙流如水,让人沐浴其中,不亦乐乎;亦可与伙伴分成敌我两方,一攻一守,尘土飞扬,喊声震耳,乐此不疲!直至听到父母呼唤,抖落尘沙,各自归去。
沙土还是一宝,可作为婴儿的温床,冬暖夏凉,净不沾身,省去了无数父母洗尿布的苦累。七十年代以前村里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穿着“土布袋”长大的。现在聚会之时,还常常提及。更有甚者,说是谁家的孩子脱了“土布袋”便能跑了。虽略有夸张,但不为过。这些故事,更能唤起人们曾经的记忆。
沙丘有静的时候,亦会动的时候;尤其是春风泛滥之时,风吹沙飞,遮天蔽日;淹没无数良田、植被。如不治理,村庄亦有被吞没之忧。好在先人智慧无穷,在村外以及沙丘上栽种了众多果树,既阻挡了沙丘进军的脚步,又增加了收益。自此,沙丘、果园、村庄和谐共生,生生不息。
因果树品种繁杂,家乡曾被外界誉为“小杂果村”;放到现在,其景致应好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春天伊始,持续几个月花开不败,香飘十里。人们进入其间,如在仙境中,心旷神怡,陶醉忘返。犹其是果实成熟时,品之美味无穷,现在想来仍口舌生津。
那片果园滋养了无数代人。可惜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栽果树不如种植棉花、地瓜收入高,大部分果树被砍伐殆尽。沙丘也让人们因垫宅基、盖房等用途而铲成了平地。曾经的沙丘、果园已化为过往的记忆……
如今在村里,只有五十岁以上的人,才会偶尔提及曾经的沙丘、果园。但这些记忆,也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的而消失,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主播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