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浸染山水世界
——书画家尤春寿印象记
文/孟凡秀
山水画的主旋律总是随着时代审美观念、社会文化思潮、画家的个人感悟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更迭。然而,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他们通过对山水的观察和理解,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给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和灵魂。
有这样一位老书画家,鲐背之年,宛如一位隐匿于喧嚣尘世之外的艺术精灵,那饱蘸岁月痕迹的画笔以及灵动飘逸的墨韵,便是他与世界对话的独特语言。在这里,连绵起伏的青山翠色欲滴;云雾在山间袅袅如轻纱般飘动;澄澈的水流,映着蓝天白云,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涟漪;飞瀑流泉,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发出清脆的声响;古朴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伫立在山水之间。处处散发着自然的魅力和独特的人文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无尽的雅趣与情怀。
他,就像是一本历久弥新的美学日记,记录着时光中的每一次触动与艺术的探索,静静诉说着传统与现代书画艺术无尽的魅力。
当早上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那间墨香氤氲的工作室里时,老画家灵感的源泉已经在涌动:他头发斑白,浓密的眉毛,恰似两抹浓重的云絮卧在深邃的双眸之上,眼神中透着一股专注而炽热的光芒。他面前是平铺在画案上的宣纸,旁边的笔架上挂满了各种型号的毛笔。这位老书画家,就在这一方充满墨香的天地间,即将展开一场用笔墨勾勒山水、书写灵魂的艺术之旅。

初心之始:绘画让梦想长上翅膀
老书画家的名字叫尤春寿,祖籍江苏省丹阳市,1934年出生于济南。他自幼受从事建筑工程、美术设计的父亲以及叔叔的影响,步入书画的大门,开启书画的艺术天地,并逐渐对书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尤其对色彩和线条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仿佛是命运的安排,那一张张的画纸成了他梦想起航的港湾。他总是带着一双敏锐而充满热情的眼睛,如同一个探险家在探寻宝藏。
济南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历史的浓缩,明清几百年的气息,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里的老街巷,保留着昔日的韵味,承载着济南人的记忆。
当年少的尤春寿站在斑驳的古老房舍前,门楼、围墙、古宅的魅力,使他沉醉其中。他仰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沿着墙壁上岁月留下的痕迹缓缓移动。
他伸出手指,轻轻地在墙壁的纹理上摩挲,时而眯起眼睛,时而又后退几步,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心中感受着历史在砖石间的沧桑。从墙壁上脱落的墙皮到墙缝里生长出的小草,以及那飞鸟、那绿树……都成为他眼中最生动的画卷素材。他用心地观察着,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些灵感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
简陋的画具、粗糙的纸张,丝毫不能阻挡少年尤春寿对绘画炽热的追求。他常常在放学后,飞奔至家中狭小的角落,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陶醉在小小的砚台与宣纸之间。这个阶段的他,如同初升的朝阳,虽稚嫩却充满无限的活力和希望。绘画成为他生活中最明亮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孕育着未来的他成为真正画家的无限可能。
20世纪50年代初,青年尤春寿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在部队担任文化宣传工作期间,结识了一大批部队中的书画家,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艺术审美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从部队回到齐鲁大地,怀揣着对艺术的探求,长期潜心从事书画艺术的思考和研究。在绘画写字过程中,尤春寿又得到当代书画家关有声、黑白龙、陈维信、武中奇、魏启後等山东省著名书画界老前辈的熏陶与指导,博采众长,师法自然。在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之余,带着崭新的希望和憧憬,实践着点、线、面、块等这些绘画的造型手法,努力渲染无穷的艺术气氛。
他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春笋,充满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那股向上的冲劲,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对绘画知识的汲取和技能的掌握,每一天都能看到新的进步。曾经那个懵懂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有着明确目标、艺术能力出众的青年。从过去的内向、羞涩,到如今的开朗、自信,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一路疾驰。这种飞跃式的进步,是他日夜刻苦钻研、无数次挑灯夜战的结果。他开始不停地临摹古今名家的画作,领悟着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其间,他还积极参与济南市许多古建筑的修复绘制工作,展现出他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与创新探索。简陋的书房里常常传出他研墨的声音,灯光下是他专注作画写字的身影。凡有所付出,岁月终不负,他的诸多作品在报刊陆续发表并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展览,多部名人大词典都收录了他的传略。
磨砺之路:技艺与灵魂的锤炼
尤春寿的画作颇得造化之助,他重视深入生活,为寻素材经常寻找机会游历名山大川。他攀登险峻的山峰,看云雾缭绕间的奇景。每到一处,他的眼睛就像相机,捕捉着光影、色彩和独特的形态,这些都成为他画作中鲜活的元素。
回到画案前,尤春寿便在峰峦、溪流、云雾间勾勒涂抹。脑海中那些随处可见的嶂石之岩,迂回之峰,一幕幕呈现在他眼前:峰峦的千姿百态之美,多半在山顶,云层覆盖了所有的山脚、山腰,有意托出顶峰之美。他根据山石的结构走向来组织线条,表现山石的峻峭挺拔,以其银白衬托峰峦之墨黑,以其海浪似的横卧的波状线,对比刚劲的山石垂线,有规律地进行皴擦,使山石的表面看起来更加粗糙、古朴,从而增强山石的质感和厚重感,以表现大自然的具象和抽象之美。
山涧灵动的小溪,涓涓细流从峡谷的石缝中渗出,像是大地挤出的一线生机。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沙石与摇曳的水草在画布上若隐若现,随着水流轻轻晃动。沿着走势,错落有致的石块横卧其中,溅起的小小水花被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栩栩如生,似是碎玉洒落又像书法中的行楷。溪边生长着不知名的野花,色彩淡雅却不失鲜活,与溪流相互映衬,诉说着自然的故事。当然,还有那浩浩荒漠,杂草浅深的坡与谷,那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让他在出山入山之间,便让艺术悄无声息地诞生了。这些自然之景都被他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于是,他便再一次在山间感受云雾的缭绕变幻,在溪边体会水流的灵动婀娜。尤其是那高高低低的石隙中,生长着的依势而独立的虬松,针叶苍翠,傲然屹立。所有造型,黑白五彩,酣畅淋漓地把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都倾注于笔墨之间,构成了独具风格的线之乐曲。
每一幅画都像是尤春寿生命历程的一个印记,诉说着他的坚持与执着。他创作的山水画无论是《峡江雨后》《边塞春晓》,还是《山居图》《山寨人家》,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锤炼着他的技艺,更铸就了他画作中那深刻的人生感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深受广大爱好者和专家的好评。

桑榆盛景:艺术境界的升华
如今,画家尤春寿已是九秩晋一之寿,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那一道道皱纹,仿佛是他与山水对话的印记,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沉热爱。他的艺术境界在岁月的沉淀下达到了一种升华的境地。他不再拘泥于表面的形似,而是更加追求神韵与意境的表达。他的画作仿佛是一部部无声的史诗,能让观者透过那一抹色彩、一根线条,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命的轮回。眼前这幅鸿篇巨制的《岱岳朝晖图》就是在癸卯年秋月创作的。看,当第一缕晨曦轻轻撩开夜幕的轻纱,泰山—宛如一位从沉睡中苏醒的巨人,逐渐展露出它那雄伟壮丽的身姿,一幅岱岳朝晖图也随之徐徐展开。
天边的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仍带着一抹幽蓝的深邃。此时,泰山的轮廓在这朦胧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厚重而神秘。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坚实的脊梁,高低错落,蜿蜒伸向远方。山峰的顶端,已被初晨的微光染成了淡淡的青灰色,仿佛是被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轻轻勾勒一般。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晖开始加速呈现它的美丽。在东方的天际,一抹鱼肚白慢慢扩大,逐渐被淡淡的橙黄所晕染。那橙色如同火焰的先驱,小心翼翼地蔓延开来,为即将喷薄而出的太阳预热着舞台。这抹橙黄先是轻轻地给泰山的最高峰镶上了一道金边,那金光就像一条华丽的丝带,沿着山峰的轮廓蜿蜒而下,让原本冷峻的山石瞬间有了蓬勃的生气。紧接着,太阳露出了半边脸庞,金色的光线顿时变得强烈起来。这些光线像无数把金色的利剑,直直地穿透晨雾,洒落在泰山的每一寸土地上。山腰间那郁郁葱葱的树林被阳光唤醒,树叶上的露珠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如同无数颗细碎的钻石镶嵌其中。那光芒穿透枝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灵动的精灵在林间跳跃嬉戏。
渐渐地,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整个泰山沐浴在一片灿烂的光辉之中。那光辉将泰山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木都映照得清晰无比。原本灰褐色的岩石此刻闪烁着金黄的色泽,仿佛被赋予了神秘的生命力;而那些苍松翠柏,更是绿得发亮,像是忠诚的卫士在阳光下傲然挺立。泰山脚下的云海也在阳光下开始翻腾起来。那洁白如雪的云海像是一片无垠的海洋,波涛汹涌。云海之上,泰山的山峰像是一座座孤岛,屹立于汪洋之中。朝晖洒在云海上,云海瞬间被染成了橙红色,那色彩如同火焰在海面上燃烧,又像是天边的晚霞倾泻在大地之上,美得令人窒息。
山脚下向着云端延伸着的是登泰山的云梯,宛如一条蜿蜒于天际的巨龙脊梁,在陡峭之处几乎垂直向上,仿若要冲破云霄。它不仅仅是登山的路径,更像是对登山者毅力与勇气的巨大考验,只有无畏者才能沿着这云梯,一步步向着泰山之巅进发。
《岱岳朝晖图》气势恢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大自然无尽的魅力和力量,让人不禁对这天地造化的神奇而心生敬畏。

小 结
画家尤春寿虽在艺术领域成就斐然,却毫无架子,极为平易近人。他总是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温和的光芒。对待前来请教的晚辈,他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然后用平实的语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他的平易近人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自内心的谦逊与对生活的热爱。他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在接触中感受到艺术大家的别样魅力与人性的光辉。
鲐背画翁,艺韵绵长。愿画家尤春寿松鹤长春,寿比南山,艺术之路继续绽放光彩。
【作者简介】孟凡秀,女,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青年作协会员。爱好读书,喜欢文学创作,作品散发于《山东文学》、《山东电业》、《中国电力报》、《山东电力报》等,追求尘光中的诗意人生,愿意把生活拾零分享给良师益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