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温暖,洒在大地上,仿佛也在为这场阔别已久的同学聚会增添一抹温馨的色彩。9月24日,应赵全宝同学之邀,南张中学(高中)1 - 5届的部分同学在道家常酒店欢聚一堂道家常。
当老同学们再次相见,那一瞬间,岁月仿佛倒流。曾经青涩的面容如今已添了几分沧桑,但那熟悉的眼神却依然闪烁着昔日的光芒。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中,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
忆往昔,那是一段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学习时光。教室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同学们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听着孔老师、徐老师的讲解。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那是知识的音符在跳跃。我们一起为解出一道难题而绞尽脑汁,也为一次考试的好成绩而欢呼雀跃。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是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而那些一起劳动的日子,同样刻骨铭心。校园的操场需要修整我们干,下地我们扛起锄头,拿起锨,虽然手上磨出了水泡。西山拉石头,李营送砖坯,大家齐心协力,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浇灌出团结与友谊的花朵。
话题逐渐转到“大运河今夕”,刘忠同学编绘的《大运河济宁段遗产点》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大运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静静地流淌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无数的历史变迁。
在回忆中,老同学们谈到了大运河往昔的繁荣。在过去,济宁段的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船只穿梭如织,沿岸码头热闹非凡。商贾云集,各种货物在这里装卸、转运,一片繁忙景象。运河两岸的城镇因河而兴,那些古老的建筑、繁荣的街市,都是大运河辉煌历史的见证。人们的生活与运河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孕育出独特的运河文化。
而如今,大运河济宁段有着新的风貌。老运河遗产点的保护让人们重新重视起这条古老河流的价值。沿着运河漫步,可以看到古老的石拱桥依然横跨两岸,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它依然坚固如初。一些经过修复的古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窗口。运河的水依旧缓缓流淌,只是现在的它,更多了一份宁静与悠闲。河边建起了公园和休闲步道,市民们在这里散步、锻炼,享受着运河带来的惬意生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既有对大运河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有对如今保护成果的欣慰。这场讨论,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记忆的大门,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文化遗产。
聚会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但同学们的情谊却更加深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同学聚会,更是一次对往昔岁月的回顾,对家乡文化的探索。大家约定,以后要常来往,再相聚。因为这样的相聚,让大家重新找回了那份纯真的同学情,也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一次停下脚步,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机会。
当同学们各自散去,那一张张笑脸却依然印刻在彼此的心中。这次聚会的温暖与感动,将伴随着大家走过未来的日子,如同大运河的水,永远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