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怀爱国情 永存报国志
----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研学感想
作者:李建兴
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 深怀爱国情怀
6月3日,在我们教育人和孩子们一起欢度完国际儿童节之后,我就踏上了前往宝鸡的班车。按照省作协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市县作协负责人培训班。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们不仅亲耳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李西建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内涵与当代价值》为题所做的精彩报告,让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更深理解,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作品的导向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还在现场教学的环节中,我们奔赴宝鸡市的扶风县,瞻仰了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让我对作家这个职责定位有了重新思考。一次参观,如同一次灵魂的考验,让我们久久的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的氛围中,感觉又回到了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里,爱国情怀在内心深深扎根,激荡……
瞻仰丰功伟绩 永存报国之志
扶眉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一场规模最大的战役,创造了西北战场的三个之最。一个是战役所涉及的地区和范围最广;二是投入的人员最多,我方投入人员达80余万人;三是支援前线的人员和物资达到了西北战场之最。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不仅充分认识了毛主席盛赞这场战役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当时战役的组织和指挥者彭德怀将军,为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所折服,还认识了对革命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娃娃首长”习仲勋,他也曾在长武从事革命工作,为革命事业在长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在我们长武,还建有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位在扶眉战役中英勇就义年仅14岁的小战士。为了我们国人的幸福,为了祖国的明天,他奋不顾身,献出了花一般的年轻生命。作为他的同龄人,14岁,在和平年代,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尤其在我参加培训前夕,孩子们载歌载舞,一起兴高采烈地庆祝六一节活动的场景还仍然历历在目,而他,以及和他一样的烈士却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一腔热忱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壮举而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走出纪念馆,放眼望去,经过岁月的洗礼,战役纪念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巍峨挺拔。深深的哀思在心底骤然泛起......
赓续红色血脉 奋力谱写新篇
2024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 :“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长武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在这些方面可以说做出了很大贡献。我是县作协负责人,县作协作为长武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并配合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在我县革命传统教育中做了许多工作。尤其近年来,长武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研究会以延安精神宣讲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努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长武学子普遍接受到了最真最实最感人的革命传统教育知识。研究会组织研究会的研究员编印了《长武红色故事》一书,书中收录近50段红色故事,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用,研究会为全县教育系统的900多名班主任进行了赠书活动,确保所有班主任人手一册。同时,为进一步持续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工作,保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师生的爱国志,报国情,今年6月,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庆祝和校园艺术节举办时机,深入长武县各学校,开展延安精神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创建延安精神研究宣讲基地,为学生点燃红色信念,传承红色血脉作出了很大贡献。
是啊,革命传统不能丢,革命情怀永传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这块阵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刻含义。铭记历史记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深怀爱国情,永葆爱国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走好人生路,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筑中华梦,成为祖国将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发挥延安精神研究会、作协、作家作用,做好优秀作品引领、延安精神红色教育,以建国75周年为契机,为“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永远传承,共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李建兴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文学院长武分院院长,长武县作协主席,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有多篇作品发表于《西北作家》、《作家在线》、《一江文学梦》、《海南诗刊》、《网易》、《丝路都市文化汇》、《家乡记忆之大美咸阳》、《三秦文学》、《大秦文萃》、《美丽长武》、《精短小说》、《咸阳日报》、《长武文艺》等各类网络平台、媒体报刊。始终秉承“心之所想,笔之所至”的写作理念,书写百态人生。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