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喜和忧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1988年10月31日,随着中国境内第一条沪嘉高速建成通车,我国正式结束了没有高速的“慢速时代”。此后的时间,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条条高速公路破土动工,遇山凿洞,逢水架桥,高速里程迅猛增长,全国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日趋完善。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们出行效率等多重使命。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利好和弊端的两面性。高速公路在带给我们便捷快速的同时,风险系数明显提升了很多。看看高速事故那些悲惨和冰冷的数字,无不叫人心有余悸。这其中,既有人们忽视安全行车带来的后果,更有高速公路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前不久梅大高速路基塌陷,造成36人死亡的悲剧,真的是触目惊心。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周易》里面的《易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贤对安全就有了较高的认知。此强调了危险与安全、缺损与完整之间的相对性,指出不危险、不缺损即为安全完整,从而传达了平安、安全的重要含义。 因此,我们在跑高速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注意路面情况和天气变化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行车安全。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道路设施完好无损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让高速公路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