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天童寺禅意
徐志赓
浙江东阳
一格格石板路,走在石板路上,一路走进了天童禅寺。
我曾去了三趟天童寺,天童寺留给我难以磨灭的印象。
松叶绿得发青,树叶间渗下的阳光,朝圣者行走时带过的微风,伴随着我几次一路走过。
我不是那可敬的朝圣者,我只是行走在远离尘嚣的那段路程中寻找更像加本色的自我的迷途之人。
从前去任何寺庙,我总是带着些许世俗的批判,我眼中寺庙里的许多事物似乎都令我不甚自在:如那随处摆放的功德箱,那写着所谓法物流通处的小商店,花了钱却不能说买只能说“请”的以示虔诚的规定,还有那敲着木鱼做着功课却又啃着苹果轻夷地环视围观群众的大小和尚。
寺庙里的那许多似乎与我心目中的那个圣地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与我的心性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不知为何,我的心灵依然向往着寺庙,向往着那香烟燎绕佛音回旋的清净之所,这样的矛盾使我开始有点鄙视那带着批判情绪来到寺庙的自己。
更何况,佛说不必有执念,该宽容处且宽容,我又何必带着那些消极的念想来到这原不该消极的境地。于是我决定,不带任何色彩,只带来自己;回去,也不带走任何情绪,也只带走自己。

我在远处静静地望着,仿佛我就是那跪拜中的信徒中的一员,甚至我也可以是那念经的僧人中的某一个。青灯古殿,佛鼓檀烟,只为拭去一片尘土而委身于另一片尘土之中。
漫无目的地在寺庙里闲逛,不拜佛,也不烧香。关于佛,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心安即佛。这可以是我来寺庙却懒怠拜佛烧香的托词,却也是我内心关于佛道的真诚领会。
穿过一条条曲折的游廊,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高处,远眺之间,只见这巍峨绵延的佛寺禅院就如王安石笔下的那句“青山捧出梵王宫”般充满了跳脱而迷人的想象。我想之所以喜欢来天童寺,或许就是因为这太白山脉包裹下的禅寺既能给我带来庙宇的安宁,也能使我体味这自然的风味。

都说大隐隐于市,而在我的心智还没达到那种高度的当下,我似乎也只能更偏爱这小隐隐于林的感受,因为在这小隐之中,我有着更直接的哪怕都称不上短暂的归隐的感受。
来到的终点便是归去。
收拾好行装,又到了来时的那条石板路,耳边响过流水的悉悉嗦嗦的声响,走在回归的路上。
因为我失去了这世间最大的美好,只是佛门总能让人有回头的机会,但是这人世间却是未必的。既然未必,何必执着,不如蜕下过去,带着不一样的自己继续前行,谁也不知以后的路途会有什么不一样,至少别丢了本心,路总是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