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著作《中经》俗解(9)
本篇继续学习《中经》。古代的文字很晦涩,但字字蕴含丰富。学起来得静心耐心,想象力也同时展开。

《中经》有7术。这是最后一节。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其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曲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所谓"守义者",就是坚持坚守道义的原则不偏离。守,坚守。义,一个简单的汉词儿,指一切合乎公正,公理,道德,伦理的正当行为。
政治家把各个历史阶段的国家的治理形式分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主义是各说各有理,各有逻辑合理性。衡量这么多的主义没有一把尺度。众说纷纭。这也符合阴阳多极的自然规律。历史没有真相,只有不同的立场。世界也难找到真相的,是因为视角有分别。主义多的五花八门。但也有普世标准。什么标准呢,优越与优秀自己吹嘘不算。老百姓能否普遍活的开心幸福,国家富强是起码的尺度。
商人做商业也有义这把尺子。明清之后,中国有十大商帮,雄踞天下的晋商有其特有的文化,就是义利天下。商人守义,就是克服本能的唯利是图。该赚的钱可以去赚,不该赚的有利也不赚。反正不能缺德。
鬼谷子没有涉略这么多,他的中经只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行为走向。阐述了中经这几个术。他把"守义"放到最后,作为中经的收官之笔,自有他特殊的用意。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前章你在学会了相形见貌术,斗郄术,缀去术,却语术等招数,动机很重要,发心不能歪。守住人义,不能偏离基本的道德,不能用花招坑人害人,这是做人的底线。发心不正,一肚子的学问只能在邪路越走越远。这些术策也不会起多少作用。鬼谷子的每一招都以善良为根本。
"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窥视了解到人最深层的内容。在内,可以隐藏在心上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在乎人的表述,我的爱憎,我的好恶,都会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表露岀来。哲学的语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别在乎他人怎么说,关健看怎么做。细节是无法骗人的东西,眼神里透岀的闪光,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底色。
"以合也",自己行的端正,守义不乱,是为人处世的定盘心。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同气连枝,同声相求。彼此走到心里,自然是默契的。有时不须直白。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人也是能量堆起来的生命。同频共振,气场不排斥,说明同样坚守道义。不使用摄心术,也是可以长长久久相处下去的。

"探心深得其主也。"
上一句探心在内以合也,是在对方寻找共同点,或可以寻找相同的价值观,美学衡量等。这一句也是窥探到人的人心。"深得其主",有学者解读是由外到内牢牢的控制住人心,以为我所用。我却不觉得鬼谷子有这么强的控制欲。反倒是老人家讲术而不用术,更主张以道御术。守义,坚守节操,才可以以德服人,走入人的内心。深获别人的信任。最神奇的术策,往往是无为之术。象大小企业的管理,最好最成功的管理,是看不到管理的痕迹,好象放羊似的不管理。
河南许昌有个明星老板叫胖东来,他的管理与普通的管理反其道而行之。别人是一再的管卡压,他是早到了还罚款,允许偷闲,坐在哪里可以看手机,也可以想入非非。看似不抓心,却象鬼谷子说的,是个守义者,以人为本,反而"深得其主",钻到人的心上。所以才获得员工的一致赞赏。不控制却得到了由衷的拥护。
千百年来,对鬼谷子讳莫如深。不良的学者们总认为鬼谷子是阴谋家的总代表,认为鬼谷子从不干光明磊落的事情,研究的是偷鸡摸狗的术策。自己不守义,缺德没节操,生硬把鬼谷子的良心文字污黑了。
"由外制内,事有系曲而随也。"
"由外制内",制,控制,制约。在此我们可以柔软的理解为获取,得到。由外部的交往粘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润物于无声之中。不断的到达内心,使其心服口服。这也是道家文化的顺法自然。不教而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事有系曲而随也"。
事有系,人相处到一定程度,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础之后,凡事才关心,才会系,才会结心。也愿帮助你,同时自己的事情也愿找你倾诉,求的助力。"曲而随也",曲是直的反义词,曲是一个过程。人追随你,走到一起,不可能召之即来,花言巧语就可以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走的。世上没有捷径可走,相处人更没有神奇的古惑套路。守义,坚持做人的原则,一定可以得人心。笨拙的真诚,往往比巧舌如簧更得人心。
"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小人,是指居心叵测,心术不正的一类人。"比人",相比,模仿。"故小人比人",鬼谷子是从反面来阐述这个道理,说不守义的坏人。这些人掌握了这么多心术之后会怎么样呢,必然是遗患无穷。
"则左道而用之",则,选择,选取。左道,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如果我们通俗地说,一肚子学问,良心坏了,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后果是什么呢,红楼梦书中的一句话,机关算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生命。

"至能败家夺囯"。无义之人,后果会严重到这样的程度。
至,把谋略用到极至。"败家夺国",这句话涵盖的宽了。古来学子,目的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4重境界。但充心不正的话,会走到反面。如果是一般的人,则败坏家风,为人所不齿。如果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这一肚子的歪道,将会误国误民,把历史拖到垃圾时间,成为祸国殃民的罪人。"夺国",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灾难。
鬼谷子反面说了,又正面阐释。"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
"非贤智",贤智,指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节操,同时兼具智慧的人。成大事者,可以掌握中经活用的,需要有这两种条件。现代语言是德才兼备。多说一句。有些人对聪明和智慧的区别比较含混。聪明是对知识学问的敏捷理解,而智慧是经过自己的体验之后的悟道,是知识学问的升华。
除非是贤智之人,德才兼备者,才是大用之人。否则"不守家以义"。家,不是说家里的事,指的是个体,每个人的作为。修身,齐家,自己有了相当的认知水平,并且积善成德。自己的才德一定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有魅力产生影响力。夫妻相亲,兄弟和睦,全家和谐。自己做好,人家也会兴旺。最终还是道义的力量。
贤良智慧之人如果有幸做了大官,就能"守国以道",成为国之栋梁。
"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这是鬼谷子《中经》的尾语。归纳出了对中经结论性的观点。
"圣人所贵道微妙者",圣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人。是指掌握了天地人道的规律,上通天文,中察地理,下知人情,大智慧的高维认知人群。"贵道微妙者",道是天地间的大道理,宇宙观,世界观,包括人的生命观,这不足解决烟火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圣人可贵在可以将大道理与小道理融会贯通,能够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运用到工作与生活的细节之处。在微妙处显现处理危机和问题的能力。《中经》是探索内心世界与外在动静的术策。它不是鬼谷子的神机妙算,是在体悟了生活之后,用精练的语言告诉世人的体验心得。圣人与众不同的是,潜心于事物的细微末节,能够观察入木三分,加上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过去,研判当下,预知未来。
"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诚,我以为。以其,掌握了《中经》的相形术,斗郄术,缀去术,却语术等各种心理战的方法,要消化成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人学各种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鬼谷子的书也不是给小众写的,他是让我们向圣人学习,没必要死记硬背,也不须夸夸其谈,主要的精力用在对工作与生活的研磨上,不断的提升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在无常的变化之中,自己不迷失。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疑难。
本小节是《中经》的一术,重点讲守义。守义是术策,更是大道。只有坚定地站在道义的一面,朋友就拥护你,就不会孤独,志同道合者自然会走到一起。哪怕活的笨拙,对斗郄,缀去,却语等不善运用。守义就能以道御术,顺天道而行。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俗话讲,你只管善良,其余交给老天爷安排。

《中经》历来是道家,特别是一些江湖术士们视若神秘莫测的学问。有的辅以算命术奇门遁甲,有的夸大其词,隐形变化的装神弄鬼。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不让鬼谷子上学术的大雅之堂,千年来打入冷宫。因为鬼谷子揭示人性,刀刀见血。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拆穿他们愚民政策的鬼把戏。鬼谷子本身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把阴谋的这一套放到太阳底下,把一向隐蔽的阴暗心理活动赤裸裸地端出来示现。他的本意在《中经》开始就开诚布公,"施之能言厚德之人"结尾是非"守义者"不能用。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有德性的掌握了这门心理要术,可以如虎添翼,对工作和生活大有助益。很不简单。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化腐朽为神奇。缺德者,心术邪恶之人,即使熟练地掌握了中经各术,反而会加速自己的疯狂,自毁于人。
尤其强调的是,不只是研读《中经》,就是学习鬼谷子的其它篇章,切记正道正念,心态要正,不带颜色眼镜,更别想控制谁。知识只是帮助你进步的阶梯,是成长必须的营养。修心修行,是一生不辍的远行。
(中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