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美国警察交往钩沉
——与铁凝的《小城警察》共鸣
王业松
铁凝在《小城警察》中,写了与美国两名警察相识的情况。
美国伊利诺州福雷堡是一个相当于中国县级市。在此小城中,经国际访问者组织联络人、农场主、服装店老板南希介绍,铁凝认识了小城的两名警察,一名是男警官昆西.卡特,他不但是一名职业警察,还是一名“抵制滥用毒品”教官。卡特热情地把铁凝引领到他的办公室,参观他讲“反毒品”课时用的毒品样本。“他很为自己能以这种方式关怀孩子感到自豪”。另一名是卡特的同事女巡警劳拉。铁凝在文章结尾写到:小城虽然安静、平和,但“犯罪率逐年升高,犯罪年龄却逐年下降,这也是卡特们和劳拉们对职业充满自信的同时,又不断显得忧心忡忡的缘故吧”。
我因为在公安部当过警察,今天读了《小城警察》感到特别亲切,并引起了我与美国警察交往的美好钩沉。
1987年5月,我率领由公安部组团的中国警察装备考察团访问美国,5月8日,受到美国纽约市警察总局莫虎(注)副局长热情、周到的接待。在莫虎办公室里,莫虎一定要我坐在他办公的位置上,他站在我身边合影,以表示对远方来客的我的尊敬。幸好这幅照片收集在《王业松文集》第一卷中,因而没有散失。
除参观莫虎的办公室外,还参观了警察总局的办公室。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上班警员的装备齐全,即使坐在计算机前操作电脑的警员也是全副武装:手枪、手铐、警棍、警绳、警笛等一一俱全,如临大敌。纽约市警察总局还专门为我们代表团安排一场停电演习,这是一场实战演习。在参观警察局常用的警用器材时,还为我们代表团表演了对犯罪嫌疑人的窃听,并介绍如何派出卧底打入犯罪团伙内部的经验。
在美国,除参观国际警用器材展览会外,我们代表团还访问了纽约市警察局在 布鲁克林的特别任务队。参观了特别任务队的靶场,观看了他们实弹射击和解救人质的表演。借参观靶场机会,我们代表团成员每人都过了打靶瘾。
作为中国警察装备考察团团长,我还会见了美国加州萨克曼多警察局局长和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杰.L.尤斯雷市长。
这是37年前的往事了,但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此次访美,留下了与莫虎合影和参观特别任务队等5幅照片,十分珍贵。
以上的钩沉是我读了铁凝的《小城警察》的联想,是读者对作者的响应和互动,这也是每位作家所希望的社会积极反响。
注:莫虎,原籍广西柳州。壮族。1950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1984年,任美国纽约市警察总局副局长兼审判厅厅长。2023年,荣获全美亚太裔检察官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23年11月,莫虎律师事务所荣获全美亚太裔律师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法律事务所奖。
2024年9月25日于江苏淮安
(图片来自荐稿人提供)
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