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春雨又重来一一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深圳市二十四史书院
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提纲)
1988年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大会闭幕时所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粤港澳文化发展委员会,湖南省詩詞協會岭南儒商诗会、山东省儒学研究会、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大成节——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庆典活动,这正是一次吸取孔子智慧的壮举。目睹今天这盛大的庆典活动场面,我依稀感觉到,孔子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师,他穿越了2575年的历史时空,又和我们相聚在一起,我们似乎看到了他老人家那慈祥的面容,聆听到了他老人家那谆谆教诲的声音。我也愈发感觉到,孔子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如春风雨露,是何等重要。我感慨十分,现用一首小诗献给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典活动。
参加深圳二十四史书院大成节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大会


彭崇谷书孔子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根据大会安排,我在这里简要谈谈对举行纪念孔子诞辰活动大成节的思考。谈三点认识。
一,举行大成节活动的历史必然性
大成节是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修订了《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乐》(乐经,巳失传)、《易》(易经)、《春秋》六经,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他的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这里“大成”指的是孔子总结了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约六千年的历史文化,集历代圣王思想之大成;故孟子高度赞誉他“孔子之谓集大成”。“至圣”是孔子其思想和学问都达到了最高的成就、道德品行达到了完美境界,因此用“至圣”来形容孔子的伟大和完美。“文宣王”是元朝时期对孔子在教化(教育)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赞誉。对孔子的这一封号历经汉、唐、宋、元、清等朝代逐渐完善,最终在清代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一尊称全面概括了孔子在中国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后世人们为表达对孔子的崇敬,自春秋末期开始把孔子诞辰日(夏历八月廿七日,西历9月28日)定为“大成节”,并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及文化活动。
孔子的思想和德行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名列第一。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排名榜中,孔子位列第五。这些荣誉体现了孔子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的思想已流传于全世界,联合国总部大厅张贴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据2022年的不完全统计,记述孔子思想言论的著作《论语》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彭崇谷书孔子句,““三军可 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弘扬孔子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国家领导人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一篇纪念孔子的文章写道 “ 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铺染了中国人的生命底色”。所以当下纪念孔子,不仅是缅怀先贤,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孔子思想中的精䯝, 让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热发光。
首先是弘扬孔子思想对我们当下树立科学的治政理念具有重大价值。
近几十年来,我们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有些地方有些人在治政思想理念上,在工作作风及工作方法上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经济建设中,对一些近期尚无实际需要,又缺乏财力的城市交通项目,缺乏文化景观特色的文旅、古镇项目,农村一些规模过大的农民新区项目;违背经济规律的山地田土开发项目等,给国家造成了重大财力损失,带来了巨大政府债务,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困难。
如果我们遵循孔子关于治国、治事、治学及做人的一些思想理念,这些现象可能会避免或者减少很多。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于治国治政的基本原则的阐述;意思是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需要严谨认真地治政处事;文中的“道”指的是治理;“敬事”强调的是工作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信”是指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诚信;“节用”意味着精打细算科学开支,不奢侈浪费;“爱人”是指爱护人民;“使民以时”则特别强调了在农闲时期使用民力,不与民争时争利,确保人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我们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党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最终愿望是以先富带后富。但现在国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财富占有不均现象。
根据网上发布的中金公司关于的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我国财富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现我国属富裕阶层为46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33%,他们
拥有的财富占私人财富总量的67.44%,人均拥有六千多万元;中产阶级约99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05%,他们拥有占私人财富总量25.58%的财富,人均拥有110多万元;而92.62%的其他人群仅拥有私人财富总量7%的财富,人均仅二三万元。财富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存在着重大的行业差距和地域差距;如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收益高,财富容易积累,而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经营者及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此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财富占有差距使占人口绝大多数但财富占有量小的人消费能力和发展生产的能力极低,而大量占有财富的这极小部分人却缺乏把占用的巨大财富用于发展生产的动力。这样就在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都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剧了社会民众的心理不平衡而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孔子在世时就极力主张应尽量抑制社会财富不均衡占有现象:他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财富的公平分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少,普通群众的就业将会越来越困难,这就有可能带来财富占有越来越向两极分化。而财富分配不均衡的加剧将使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这就提醒我们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如何缩小财富分配差距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其次是弘扬孔子思想有利于当下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作风上,前段我们有些工作也一度存在不切合实际的行为。如在办公用房超标整治中,哪怕超过一两个平方,也不惜花重金把它封闭闲置。在环保治理中,曾经“一刀切”取缔开采建筑河砂和建筑山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干部不管错误大小,习惯于简单作撤职处理,以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反映出在工作中往往有做“过”头的行为,误入“宁左勿右”的歧途。如果按照孔子提出的处事的方法论,这些问题会减少很多。
孔子提倡中庸:《论语.雍也》强调处理问题之不偏不倚,保持中正、平和。
“ 过犹不及”也是《论语》的主张,指处事要适得其中,做事过分和做得不够都是不妥当的。

彭崇谷书孔子句,“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再次是孔子思想对当下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个民族的振兴,不仅要有经济的高度发展,科技,教育水平的发达和民众生活的富裕,更应有民众道德水准的提升与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诚信的缺失、虚假的盛行;包括父子、母女关系在内的亲情关系的淡簿;金钱至上,丧矢社会责任感的精致利己主义,不顾社会与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忘却勤俭,追求享受至上的享乐主义在一些人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日益增长。这种现象普遍引起了广大国民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高尚人格的象征,他不仅具备了个人的良好修养与品德,更自觉肩负起挖掘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社会责任。孔子关于社会民众应提高自身道德水准,把自巳修养成君子的思想理念,对于加强当下国人的思想道德引导,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将人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他认为成为君子是儒家追求的高尚境界之一。孔子坚持以君子自勉,同时也鼓励人们要追求成为君子。孔子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君子在家庭中应扮演主要角色,以孝悌为本,尊敬父母,爱护兄弟。君子应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担当、对民众的关爱与帮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应能够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段话说明孔子提倡讲信誉、重视学习。认为君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应积极出仕,为国家和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政活黑暗时则应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同流合污,即体现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胸怀。
孔子关于经商的理念对我们广大企业家也将给予深刻的启示。
孔子说:“商之道 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有利,我无利,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客我利相当,则客久存,我则久利!然双赢。孔子认为,商道酬信,他的财富观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关于治学的思想理念对当今社会具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主张应坚持学习。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是学习要不断努力才不至落后于时代。在学习方法上,他 认为要“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谈诗的三大功能是:兴、观、群、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四大功能中,前三项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兴”是指用诗对人们进行思想的启示和情感的感染,诗歌要能感化人,对人的道德修养应有启迪作用。所以,人的修养要从学诗开始。“观”是指要用诗来认识社会,主要是察民情、观风俗、知兴衰、明进退;诗歌要能够反映和帮助人认识社会现实。“群”是指用诗沟通思想感情,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怨”是指用诗对不良政治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讽谏,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


彭崇谷书孔子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孔子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法国一位《论语》翻译者说:《论语》“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人,而是(世界)每一个人。”
从世界文明当下发展的实际看,今天的世界更需要孔子思想的引导。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王朝权威下降,众多的诸侯国各自为政,各诸候国之间为自身的利益及为争夺诸侯霸主地位战争不断。用孔子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是“礼崩乐坏〞。所以当时孔子极力推祟“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朝建立的礼制,建立规范稳定的社会秩序。今天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环境,与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纷争,天下混乱的局面极为相似。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应对气候变暖、环境保护、太空开发,打击走私、贩毒、恐怖犯罪等尤其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配合;另一方面 国际局势又高度动荡,美国为独霸世界在全球横行霸道,强行把西方的价值观推行到其它国家,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矛盾;导致大国对立加剧: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动荡不安,中东战争、俄乌战争发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被严重破坏。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愈发需要发扬孔子和谐人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思想理念,才能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这一系列复杂问题。才有可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获得一个有利的环境。
孔子学说中有不少可以用于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先进思想理念。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它告诉人们要换位思考,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从孔子这句话中也可以推出另一种理念,人所欲者.勿取于人。这样就可以减少人际冲突。, 这一原则对处理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还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所作,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儒学重要著作《左氏春秋》提出“ 和为贵,战为末”。这些论述都提出了天下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的理念。这种理念与中国政府领导人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相符的。这对于解决当下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24年9月21日

彭崇谷,1954年生,诗人、赋作家、书法家、画家。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兼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原会长。先后聘为中南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特聘顾问,广州艺博会书画院名誉院长。所著86万字理论著作《捍卫尊严一中国传统文化陷阱论批判》 列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资助项目出版。已出版多部诗词、书法专著。所著《三江源赋》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入教育部第12五、13五、14五教材规划《大学语文》教科书。《湘江赋》被编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诗词联赋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先后被国内外40余种报刊刊登,40余处名胜古迹刻石立碑。文化部为其出版《走近大家》书法个人专辑,并聘其为特邀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