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总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特别是发生在山东济宁的一段视频让我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画面中一个男孩在街头对着自己的母亲拳打脚踢,看着母亲被踹倒在地以后,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追打....此时此刻我隔着屏幕看着那位母亲无助的眼神和瑟缩的身影,心中的愤怒和感慨油然而生......
俗话说,养育之恩涌泉相报。为何辛勤的付出却换来如此残忍的对待?我们在谴责孩子的同时,更需要冷静反思,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孩子迷失了方向?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让戾气悄然滋长?或许还有更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酿成了这场悲剧。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生下来如同小皇帝一样成了保护对象,生怕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玩不好。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大多数家长都会想法设法去满足。可想而知,等到有一天,父母无法办到时,孩子会怎么对待你?另外整日在宠爱甚至是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我行我素无法无天,可事实上,世界并不会围着他转。当自我和现实剧烈冲突,悲剧也就开始了......
这让我想起来了中国有句老话“自古慈母多败儿, 惯子如杀子”由此我想起了儿时母亲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说从前,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因谋财害命被判死刑。砍头那天,几千人涌到法场,都想看看这死囚的最后下场。将近午时,刑场一声炮响,四个刽子手将罪犯绑在一棵木桩上。监斩官验明正身,正要问斩时,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声嚎叫:“我的儿啊!”接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妇人挤进人群,朝着死囚奔了过来。监斩官一见,忙放下朱笔,命令刽子手将来人挡住; 转头看死囚,见他脸色铁青,紧咬牙巴骨,眼睛盯着那妇人,眼泪淌个不止。于是问死囚:“行刑之前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死囚脸上一阵抽搐,嘴咧了咧:“容我再见母亲一面。”监斩官听了,吩咐放那名女人过来,妇人奔了过来,一下抱着死囚大哭:“儿啊,你年纪轻轻,咋个会走这条路啊!”死囚抬起头来,凄惨地喊了声娘,接着说:“孩儿不孝,犯了不能饶恕的罪过,在我未死之前,很想像小时候一样躺在您的怀抱里,够够再吃一次您的奶水。”
做母亲的听了儿子的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儿啊,娘不疼你哪个疼你,娘答应你就是。”说着解开衣襟,将奶头朝儿子嘴里伸去。死囚见母亲的奶头伸来,睁大眼睛,一伸脖子含住奶头狠狠地一咬,恶辣辣地将一个奶头咬了下来.....一扬头连血带奶头朝他母亲脸上喷去,接着恶狠狠地大叫一声:“看你还疼不疼我!”随后双眼一闭,脑壳一低再不吭声。围观的人们从没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个吓得双手捂脸不敢再看。还是监斩官压得住阵脚,立刻命令左右将那妇人抬出刑场。围观的人群中有的咒,有的骂,有的叹气,有的叫,一时议论纷纷:“这乌龟儿子,挨砍头还这样作恶,真应该千刀万剐!”“简直不是人,是野兽,自己的亲娘都下得这份口,何况被他害的那些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气,恨不得过去给那死囚几脚。人群中一个老倌听了人们的咒骂,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这份货色是该杀,不过他那做娘的也不是人,不因为她,儿子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这位老兄,”旁边一个年纪稍轻的人听了,说:“天底下做父母的哪个不疼自己的儿女?”......
这个故事确实发人深省, 这位母亲的溺爱毁了儿子,毁了自己,毁了家庭,还对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由此我想到,小时候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他身上涂什么就会显现出来什么,此时不严加管教,孩子不会有敬畏之心。特别是单亲家庭的母亲,对孩子更要该说则说该管则管,不能任其发展袒护纵容,记住无止境的溺爱不是爱是毁灭,确实让人值得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