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圣锋
(我们都有一个侠客梦,作者打马天山北麓)
上篇:行走的散板
1、霸蛮新疆行
世人多言,新疆之美,非闲情逸致不可赏。然我,一介俗人,7月下旬,于繁忙之际,霸蛮踏上这趟通往西域的旅程。不问因由,但求一睹那片遥远土地上的风土人情。
这次奔赴有点曲折。试图坐一次“绿皮”火车,慢慢摇进新疆,欣赏沿途风景。不曾想,河南突遇暴雨,水患严重,火车不得不在河南驻马店折返。于是乎,返回长沙改乘飞机前往。
飞机穿越云端,掠过群山之巅,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降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踏出舱门,地窝堡机场一阵微风拂面,似乎夹带着大漠的粗犷与草原的柔情。此时身处繁忙的乌鲁木齐,心却已飘向那遥远的疆域。
此行时间仓促,忙碌之事又如影随形,但我却不愿因此错过新疆的点滴。于是,在繁忙的间隙,我穿梭于古城、新市、山野、冰山、大漠之间,聆听历史的回声。那古老的土墙,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街头的热闹,又似在演绎着当下的繁华。
旅途匆匆,我不愿错过那广袤的草原与无垠的沙漠。驱车前行,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绿色,偶尔掠过几群牛羊和星星点点的毡房,让人心生宁静。而当车辆驶入沙漠、戈壁,那无边无际的金色又令人无比震撼。
美食、舞蹈又是一大诱惑。在大巴扎、葡萄沟,即便是牙龈肿痛,水果之余,我仍要品尝那地道的羊肉串和手抓饭。那独特的味道,似乎融入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让人回味无穷。
十余天行程虽短,但我却感受到了新疆的深邃与广阔。在这片土地上,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即使工作再忙,即使时间再紧,我也愿意为这片土地驻足停留。
霸蛮新疆行。在这十几天的日子里,记录了行走的点滴,用文字的形式安放当时的心境,只为纪念这片土地上的风景、人情和美食。
新疆,等我再次归来。
【手记】
返程依然想坐"绿皮”火车。谁能想到,择日又恰逢台风“格美”携风带雨袭击广东、湖南等地,从乌市南下广州的火车突然停运,我们只得再次退票,另行选择交通工具。
但愿一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生飞驰“火焰山”
吐鲁番,这片被历史与神话浸润的土地,仿佛是一颗镶嵌在西北大漠中的明珠。每当提及,那“火焰山”的炽热与神秘便跃然心间,引领着我踏上一段飞驰的人生旅程。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
盛夏时节,我们从江南步入吐鲁番,炽热的阳光如同火炉般扑面而来。穿过街头巷尾,那古朴的民居、那随风摇曳的葡萄藤,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火焰山,是吐鲁番的标志,更是心灵的挑战。我们是下午3点到达火焰山的,此时的地表温度已高达摄氏66度。站在山脚下,望着那连绵不绝、火红如焰的山体,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地底涌出的炽热。然而,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更加渴望攀登,去领略那山顶的风光。
我们骑着骆驼,沿着蜿蜒的沙石山路,开始了这场飞驰的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汗水与艰辛,但每当抬头看到那片火红的天空,心中便充满了力量。我告诉自己,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只有不断前行,才能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最后一程,坐上越野卡丁车冲越沙漠,终于站在了火焰山的山顶。放眼望去,那广袤无垠的沙漠、那绿意盎然的绿洲,都尽收眼底。此刻的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那种从未有过的宁静与满足。
长路漫漫,西游神话在这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是,“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人生就像这场飞驰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怀揣着梦想与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到达心中的彼岸。
吐鲁番的火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人生飞驰在“火焰山”上,我们既是旅者,也是征服者。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磨砺,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才能真正的飞翔。
3、穿越天山,独库心灵之旅
西域的疆土,自古便是诗与远方的代名词。而在这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公路,它不仅是连接天山南北的纽带,更是旅行者心中的圣地——那便是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的起点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终点则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这条公路全长约561公里,连接了新疆的南北疆,横亘天山山脉,穿越了深山峡谷和崇山峻岭,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据资料记载,独库公路始建于1974年,投入兵力超过13000人,历经近10年的艰苦建设,于1983年全线竣工。同时,它也是一条战备路,更是一条英雄路,修建过程中有168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次我们从独山子出发,当天只行走独库公路北段,穿越天山 ,晚宿那拉提小镇。踏上这条传奇之路,心中满是期待与憧憬。车轮滚动,道路蜿蜒,仿佛一条巨龙在山谷间穿梭。沿途的风景,时而壮丽,时而秀美,令人目不暇接。
独库公路,它不同于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它有的是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那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公路两旁,偶尔可见牧民的毡房,牛羊成群,悠闲地吃着草。那画面,宁静而美好,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啊——简单而纯粹。
行进在独库公路上,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由。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我仿佛与这个世界融为了一体,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与忧愁。
夜幕降临,我们在那拉提小镇找到了栖息之地。那里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伸手可摘星辰。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望那拉提草原那盏明月,放空心中一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宁静与自由,继续前行,追寻自己的梦想与远方。
4、天下有禾木:原乡与原罪
(1)原乡
“大野生息八万木,长云流叹一千河”。在北疆深处,隐藏着一个静谧的村落,名为禾木村,是成吉思汗后裔图瓦人世代繁衍生息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禾木村与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是目前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此地,仿佛是大自然调色板上一笔浓墨重彩的笔触,又似历史长卷中一抹不老的记忆。
提及禾木,我总会想起那原乡的风景,那是一片让人心醉神迷的净土。初到禾木,便被那种原始生态般的图案所震撼。雪山、草地、牛羊仿佛伫立在天际,宛如守护神一般,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雪山的轮廓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尤为清晰,那雪白的颜色与蓝天的深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远山、近水、断云、森林,禾木村如一位清秀佳人。走进村庄,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木质的房屋错落有致,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村中的小径蜿蜒曲折,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和五彩斑斓的花朵,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到历史的痕迹,闻到时间的味道。
禾木村中流淌着的禾木河,清澈明净而呈冰蓝色。清清的河水不知是哪座雪山融化的泪水,波光粼粼地穿过村落,沁骨入心,冰凉了一世山河。
禾木的人们,朴实而善良。他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用最简单的方式生活,却拥有着最纯粹的心灵。村中的空坪草地上,一批土著正在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和满足。
禾木的风景,不仅仅在于那壮观的雪山和宁静的村庄,更在于那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人们不再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而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体验着生命的真谛。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归原乡的亲切和温暖。
(禾木一景)
(2)原罪
禾木就是新疆深处阿勒泰地区的一片被岁月和山水精心雕琢的土地。这里,蓝天如洗,白云似梦,被誉为“中国第一村”。但在这宁静的画卷之下,似乎隐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原罪”。
……
“原罪”并非指禾木有什么过错,而是指人类在面对自然时,那种与生俱来的征服欲和破坏欲。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却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禾木,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也看到了这种可能正在被逐渐侵蚀的现实。
……
欣慰的是,禾木并未因此而沉沦。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那些坚守着传统、尊重着自然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让“原罪”在这里得到了救赎。
我或许就是一个破坏者之一。站在禾木的山巅,俯瞰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禾木的旅游价值卖点是“原乡”,如果过度商业开发,原乡的味道就会渐行渐远,禾木的原罪也就会凸显出来,显露出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无知和狂妄。但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篇:疆域与湘书
1、在吐鲁番体验湖南温度
到达新疆吐鲁番市已是正午,下得空调巴士,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明白,这是吐鲁番以45度高温迎接我们特有的热情。
吐鲁番,古称“火洲”,地处西域边陲,风沙漫天,烈日如火。而湖南,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的中部,烟雨朦胧,绿意盎然。两地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千里之遥,更是气候、文化的天壤之别。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力量,它跨越千山万水,将湖南的温度传递到吐鲁番,让两个地方的心灵紧紧相连。
我们几位来自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全省的统一调度下,郴州人民肩负起了对口支援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郴州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托克逊的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托克逊,这个曾经陌生的名字,如今在郴州人的口中变得熟悉而亲切。郴州每年都会选派一批优秀人才来到托克逊对口支援,他们带着湖南的热情和坚韧,来到这里,与当地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成果。
湖南很有温度。不仅仅是气候上的温暖,更是人们心中的温暖。湖南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对口支援。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湖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在吐鲁番的大地上,他们修建基础设施,攻克科技难题,让当地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同时,他们也积极推广湖南的文化和特色,让吐鲁番人民感受到了湖南的魅力和活力。
托克逊市民也感受到了这份来自湖南郴州的温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郴州人民的感激之情,他们学会了湖南的方言,唱起了湖南的歌曲,跳起了湖南的舞蹈。在这片土地上,湖南郴州和吐鲁番托克逊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吐鲁番,体验湖南的温度。这是一种跨越千山万水的情感,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湖南人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吐鲁番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关爱。而吐鲁番人民也用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回应着这份来自湖南的温暖。这种情感将永远铭记在两地人民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
【手记】
据了解,近25年来,湖南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0批次1237名(中组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实施援疆项目600多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资金18.8亿元……
(参观对口援疆体验馆)
2、新疆历史的湖南篇章
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圣地。然而,在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曾经留下许多湖南人的深深足迹。左宗棠、王震、还有那八千湘女,等等,他们共同谱写了新疆历史上的湖南篇章。
左宗棠,这位来自湖南湘阴的晚清重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百姓的民族英雄。他以一己之力,抬棺西征,誓死收复新疆,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他的名字,在新疆的大地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王胡子”王震入疆的故事是一段关于背负着历史使命、承担着艰巨任务的传奇。这位湖南浏阳的硬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毅然投身革命。他的一生,历经三次“长征”,这位“革命猛将”1949年带领10万大军远征新疆,平息匪患并开展大生产运动,扮“红娘”,唱“主角”,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那八千湘女,更是让人感动不已。她们平均年龄只有18岁,却为了建设祖国边疆,毅然离家远赴新疆。在茫茫戈壁滩上,她们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为新疆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们的事迹,成为了新疆和湖南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见证。
如今,近25年来,湖南省对口援疆,十余批次上千名援疆干部人才以接力的形式奔赴吐鲁番,续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故事。在“火洲”吐鲁番,一个个意向的达成,一项项产业的落地,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谱写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动人新篇章。
站在新疆的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和博大。那些湖南老乡们的身影,也仿佛在我的眼前浮现,你们是湖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3、致敬“八千湘女”
穿行天山南北,多次遇见了同学的同学、亲戚的亲戚。就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还曾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温柔史诗,那便是“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感人故事。
时光回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50年代,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为了支援边疆建设,八千湘女远离故土,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她们中,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有初为人母的少妇,有新婚燕尔的娇妻。她们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家国的情怀,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初到新疆,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黄沙、狂风、烈日,还有那些听不懂的方言。但她们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坚守。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座座桥梁,修建了一条条公路,播种了一片片绿洲。她们的身影,成为了新疆大地上最亮丽的风景。
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们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劳作、思乡的情怀,还有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泪水。她们在夜深人静时,望着星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她们的泪水,化作了晶莹的露珠,滴落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万物生长。
天山不老,岁月如歌。可如今,那些湘女们已经老去,但她们的故事却永远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当我们穿行在天山南北、草原绿洲之间,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富饶时,是否还能想起那些曾经为之付出过青春与汗水的湘女们?她们用自己的泪水,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有人说,天山是一首诗,那么这八千湘女的泪痕,便是这首诗中最动人的华章。她们用青春和泪水,浇灌了这片土地,也浇灌了我们的心灵。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仅要铭记那些为新疆建设付出过青春与汗水的湘女们,更要传承她们的精神和品格,但愿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泪水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曾经,八千湘女的泪痕滴落在新疆。如今,这片土地已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下篇:在途有诗境
1、我与瑶池有个约
(图为天山天池)
风起,天山天池畔
月影轻摇
我心悠然,与瑶池有个约
池水如镜
映出我的前世与今生
山峦锁云,雾似仙境缥缈
你踏过青石小径
心随风动,意随云飘
且听那天山耳语
西王母醺醉,周穆王不思归
天山雪莲花开
相遇瑶池
你如仙子般婀娜
我如书生般笨拙
一曲清歌,却把誓言轻许
2、七剑
七剑出鞘,天山之巅,
剑指苍穹,笑傲江湖。
第一剑兮,“莫问前尘”。
斩断纷扰,剑心如水。
第二剑兮,“游龙戏凤”。
身法飘逸,剑舞如风。
第三剑兮,“破军星芒”。
锐不可当,剑指苍穹。
第四剑兮,“青冥长恨”。
剑意悠长,恨水东流。
第五剑兮,“天瀑飞流”。
剑气纵横,瀑泻千里。
第六剑兮,“舍神剑隐”。
藏锋不露,隐于无形。
第七剑兮,“日月重光”。
剑光璀璨,辉映日月。
七剑合璧,天下无敌,
江湖路远,风雨兼程。
(七剑“招术”名称取材于梁羽生《七剑下天山》)
(那拉提草原美景)
3、一盏月色爬上来
夕阳尚未西下
那拉提的月亮就迫不及待
从东边昂然爬上来
如一颗晶莹的明珠
悬挂在辽阔的天幕之上
与日同辉
晚霞慢慢褪去
如水月光洒满草原
银白的波浪在夜风中起伏
静谧的夜,只有虫鸣
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马蹄声
花儿在月色下更显娇媚
她们轻轻摇曳
古老的传说,又有谁能听懂
反正那拉提的月亮
见证了这一切
月光比阳光还要亮
照亮了毡房
照亮了马背上的歌声
照亮了游子的归途
也照亮了心中的那份乡愁
4、那拉提的一颗草
辽阔,伊犁河谷
我愿做那拉提的一颗草
静卧在风与云之间
看尽四季的轮回
一颗草,渺小却坚韧
承载着大地的厚重
见证了时间的流转
一颗草,平凡却独特
与世界同在
与自然共生
(图片来自网络)
5、在西域未遇见我的楼兰姑娘
与楼兰擦肩而过
不是“楼兰姑娘”的错
梦入楼兰,无需密码
历史的记忆依然那样清晰
在那遥远的西域,沙漠的尽头
我独自徘徊
无尽的沙丘,如海浪般起伏
却未遇见,我心中的楼兰姑娘
风,吹过千年的历史
带着古城的叹息和岁月的忧伤
我站在古道的入口
凝望那已消逝的繁华
夕阳下的楼兰
是否还藏着你的笑颜?
那曾经的绿洲
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
穿越千年的尘埃
追寻你的足迹
在这茫茫沙海
却再也寻觅不到你的身影
楼兰姑娘,你在哪里?
你的眼眸是否还藏着星光?
你的笑声是否还回荡在古城?
我在此呼唤,你是否能听见?
拾起一块古老的碎片
那是楼兰的记忆,是你的印记
我轻轻抚摸,仿佛能触摸到你的温柔
睁开眼,却只剩下无尽的苍凉
骆驼铃声,在远方响起
那是商队的行迹,是时间的流转
我跟随铃声,穿越沙海
希望能在某个转角,遇见你
夜幕降临,星空璀璨
我抬头仰望,寻找那颗属于你的星
它是否还守护着你
在遥远的天际,默默注视?
我闭上双眼,用心感受
那风中的呼唤,那沙中的低语
它们告诉我
你从未离去
放下心中的执念
让风带走我的思念
无论我走到哪里
你都会在我心中
西域的风,继续吹拂
我踏上归途,心中却充满感激
在这广袤的天地间
有一个你,永远存在于我的心
再见,我未曾遇见的楼兰姑娘
愿你在那遥远的天际永远幸福
我将带着你的记忆
继续我的旅程
6、风吹魔鬼城
风起,魔鬼城低语
荒野之上,石头堆砌成城
风是这里的主角
呼啸而过,卷起沙尘
仿佛听到远古的呼唤
那是风的歌,魔鬼的曲
城墙斑驳
石缝透出岁月的光
风穿梭其间
那些痕迹是风的笔触
记录着风的狂放与不羁
风起,魔鬼城仿佛苏醒
呼啸风声是它的呐喊
它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风停,魔鬼城归于沉寂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等待你的再次光临
风吹魔鬼城
做一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想和风一样
狂放与不羁
紧紧抓住时间的流转与变迁
站在这片荒原之上
鬼喊鬼叫,那是风的力量
你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风吹过,魔鬼城依旧
你只是这岁月中的过客
留下的,只有那浅浅的脚印
7、西域,站在张骞的丝路上
遥远的西域
古道尘封,岁月悠长
张骞的足迹深深刻画
在黄沙漫天的丝路上
独自前行
驼铃声声,响彻长空
商队络绎不绝,满载希望
一路向西,越过山峦
追逐那未知的远方
心怀梦想
大漠孤烟,落日余晖
映照着古老的丝绸之路
张骞的眼中满是坚定
不惧风沙,不畏险阻
只为使命
绿洲点点,水草丰茂
是旅途中的短暂慰藉
张骞心中早已明了
前路漫漫
仍需砥砺前行
我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感受着张骞的呼吸与心跳
脚下的每一粒沙砾
都仿佛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西域的风依旧凛冽
吹拂着我的脸庞,也吹拂着历史
闭上眼睛,聆听风声
仿佛能听到张骞的呼唤
回荡在心间
我站在张骞走过的丝路上
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
愿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
永远承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
8、寻找海市蜃楼
(图片来自网络)
无边无际
我在沙漠中寻觅
每一步都踏在无尽的热沙上
空旷而寂寥的天地
如同心灵的独白
风是唯一的旅伴
吹过沙丘,卷起层层涟漪
似在讲述古老的传说
又似在嘲笑我这寻梦人的执着
阳光,无情地炙烤
将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似那逝去的岁月
一去不复返
或许,你被他骗了
我也被你骗了
在这无垠的沙漠中
我们都在寻找那方海市蜃楼
那传说中的幻境
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现实哪有那般的奇幻
只有脚下的热沙和头顶的烈日
我看见
远处的绿洲在热浪中摇曳
却总也走不到尽头
我听见
远方的驼铃声在风中悠扬
却总也追不上那悠远的旋律
我闻到
远处的水汽在烈日下蒸腾
却总也触不到那清凉的气息
我尝到
口中的干涩在喉咙里蔓延
那是现实的苦涩
也是坚持的代价
汗水从额头滑落
滴在热沙上,瞬间蒸发
如同我的梦想
在这残酷的环境中,逐渐消散
决不放弃
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
才能看到那生命的绿洲
那是我们真正的希望
在这沙漠中
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孤独
也学会了珍惜
珍惜每一次的风吹过
每一次的阳光照耀
因为那都是生命的证明
是我们坚持的见证
现实中的海市蜃楼,或许
并不存在
但在我心里
永远有着那一份憧憬
那一份向往
因为它是我生命中的那束光
我生命的归宿
作者简介:卢圣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度诗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