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伊犁河谷
——畅游新疆南北疆纪行 (一)
文/秃山情
时光的脚步刚刚踏入金秋九月中旬,与友人一行8人一起参加了为时半月的西宁800老人进疆畅游南北疆活动。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之美”,新疆之大,难以想象;新疆之美,难以尽述。9月11日晚从西宁乘畅游新疆专列出发,到第一站北疆伊宁站时,连续乘坐了整整36个小时的火车。从此基本上是晚上乘火车奔赴下一个旅游目的地,白天乘大巴到规定的景点游玩。下了火车乘大巴,下了大巴乘火车是此次旅游的显著特征和深度体验。火车半月以来一直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漠、戈壁沙滩里,给人的感觉似乎觉得停止不前或蝺龋独行,连续行走上几个小时或大半天都走不出沙漠戈壁或相同的地貌景观,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鸟鸣,显的极度荒凉、辽阔、雄浑、磅礴。听导游介绍凡是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普遍感到“三疼”,即坐车坐的屁股疼,走路走的脚掌疼,花钱花的心疼。可见新疆占地面积之广,景与景之间距离之长和物价之高及产品丰富独特,美食众多诱人。
新疆地理由“三山夹两盆”组成的南、北疆中,北疆由优美的自然风光见长,而南疆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西方文明交融、发展而著称。北疆的伊犁河谷号称“中亚湿地,塞外江南”,独特的地貌特征、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民俗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9月13日到达伊宁后,全部人员分成20个小团乘20多辆大巴车直趋伊宁西北方约300公里处的那拉提大草原。我们一行8人属12团,共计42人,由一名导游全乘陪同负责。那拉提草原在伊犁州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据导游介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新疆唯一的一个副省级单位,占地近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280万,将伊犁河谷地区最优美的自然风光、最丰美的草场几乎尽收囊中。
大约下午两点多到了号称“空中花园”的那拉提大草原,极目远眺,用心去感悟,觉得她没有甘南大草原那样半川水草半川河的妩媚景象,也没有青海湖草原那么辽阔无垠、一马平川的平坦和深远。但她是集雪山、湖泊、森林、草原为一体的广袤醉美的河谷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是西域最著名的草原牧场。望着湛蓝的天空,煜煜生辉的雪山,葱葱郁郁的森林,青翠欲滴的草原,散落在草地上悠闲吃草的牛羊,成群结队的马匹,着装奇特的牧民和点缀在阳坡高台的蒙古包,耳边不时传来哈萨克民族具有西域特色的音乐,顿觉得有一股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令人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真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奇山秀水风光好,异域风情赏不尽”。先后游玩四个景点后又乘大巴原路返回伊宁。
9月14日草草吃完由宾馆给每位游客准备的简单早餐后,7点多就沿312国道途径清伊、连霍等高速驱车前往伊宁市北部距离150多公里处的赛里木湖。
由于时差的原因,我们出发时新疆伊宁的人们还在酣然入睡。随着东方渐白,沿途的风景慢慢变的清晰起来,裸露的山坡,寸草难生的戈壁滩,连绵起伏的大山,显的孤寂傲然,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厚重的历史。一路向北,也许降雨量渐丰的缘故,不断出现草甸、灌木丛和在大山的背阴处生长着稀疏的树林,慢慢的连成片,接天地了。
当车行驶到途中著名的景点果子沟时,只见漫山遍野古木参天,沟岭壑谷森林覆盖,峰峦叠嶂,耸峡对峙,峰回谷转,松桦繁茂,果树丛生,飞瀑流泉,河水激石,声振如雷。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公路巨大的转弯处,高低不一的桥墩林立,可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森林、岩石竞相媲美,相映生辉。
在这人迹罕至、交通极为不便之处,为了保护森林,沿山沟修建了数公里长的高架桥,可见国家对西部环境的高度重视和“基建狂魔”这一称号的再一次印证,由于花费巨资,被人们誉为“中国最土豪的大桥”。下了几个陡坡,过了几个大弯,前后历时两个半小时,赛里木湖突然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赛里木湖”是蒙语,意为山脊梁上的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属博乐市行政区划),是新疆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雪融湖泊,也是镶嵌在中国最西北部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赛里木湖大体上呈椭圆形,湖泊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6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大约是青海湖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湖面海拔为2073米,平均湖深90米,总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是冷水微咸湖。湖水的水源是四周高山的雪融水和雨水,经过砂砾层的层层过滤后才流入湖中,故湖水清澈见底,碧蓝透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湖面由于阳光照射和高山映雪、森林分布的不同状况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清澈明朗,润如蓝宝石,有时波光粼粼,浮光跃金,有时烟云袅袅,水天一色……。湖泊群山环绕,山颠冰川偶露,背阴处森林茂密,向阳处砂砾岩石,寸草不生,湖边芳草萋萋,直伸远去。一眼望去,色彩斑斓,景色各不相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天然画卷,有着“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美誉,这里的一切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粗狂本色。也许来的过早缘故,微风习习透心凉,乌云密布天欲寒,人们纷纷加衣保暖,然后拍照留念后,赶紧返回车上,直奔下一个打卡地。
下午参观了中国西北最大的陆路和铁路综合性口岸—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人员、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集散地。如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个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与哈萨克斯坦国隔霍尔果斯河相望。也是伊霍高铁、连霍高速、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起讫点,同时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最最重要的桥头堡。随着如织的游人,似水的车流,到边境观看了非常气派的第“第六代”国门,登上离边境线约100米处的高台眺望中哈两国的界碑和用铁丝网隔成的国境线,感到非常惬意,来此不易,不虚此行。
伊犁河谷非常平坦,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瓜果蔬菜应有尽有,边境贸易非常活跃,商旅贾客川流不息,不由得赞叹好一派物阜民丰的田园风光和边贸重镇。在参观国门的通道上,矗立着一块斑驳陆离、满是沧桑的清朝“18”号界碑,界碑的一面深凿着沙俄的“双头鹰”国徽和阿拉伯“18”字样,而另一面无任何文字。
据说这是1881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条约》时由清政府出资、沙俄负责制作竖起的界碑。当时在埋设该界碑时,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致使沙俄乘机将界碑向中方一侧移动了20多公里,由此产生了4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区。
望着充满屈辱、血泪和无奈的耻辱碑时,一股历史的沉重感涌上心头。腐败透顶的满清政府,老迈昏瞆的清朝官员,竟然毫无作为,拱手相让大片国土,直叫后人睚眦欲裂,扼腕浩叹。“耻辱碑”也叫“警示碑”,时时提醒人们特别是当政者勿忘国耻,时刻将国家利益置于最高位。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愿我华夏再也不出清朝政府,愿我执政官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矢志报国。
2024年9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