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飞出去看别人打拳,尽量站在边上,不要胡说八道。人家练的东西你未必真懂。不要下场子,不要站在场地中间挡着人家,尤其不要挡着人家练拳的路。不要随随便便的摸人家的刀枪,老辈的师父都讨厌这个。武林之中“三人行必有吾师”,别自傲别自满,哪怕是练的很差的人,那也是对武道热爱之人啊。“人不亲艺亲、艺不亲的行亲”。对小字辈更要关爱“恶语一句六月寒哪”也许有了你的关爱与鼓励,他就能坚持练下去,也许中华武林从今又多一支奇葩亦为可知也。永远记住《大学》中的一句话“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恶语伤人在武林中你绝对学不到真功夫。
哪个有真功夫的人整天不练拳练嘴啊?谁能看上这样的弟子啊,闭上你的嘴多练你的腿。大海为什么最大?它把自己放的最低,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遇到这样的是非人要远离,近一点就有是非。想在武道上混就要“正意”拳练的好坏不要紧,先闭上你的嘴。有时间多看拳谱,多记忆多理解,真正进入了那种境界,那种内家的拳境,你也就远离了是非,远离了那些龌龊。你的心永远在拳上,而不再嘴上。此谓“宁练一双腿,不练一张嘴。
比拳较量特别怕顾虑,人在被火灼烤的时候哪来的顾虑,因此拳界传下来一句话“武不善作”。习武要讲德性,打人致残要蹲监狱,被人打要住医院,因此德为第一。
但你练出拳的成就来,不是需要检验的吗?
既得艺,必试敌。试敌就需较量,较量就有胜负,里面人情、荣辱、得失都不能讲。但现在是个法律社会,动手的分寸感还是要有的。扑撞、偏挂,或者多用小臂的滚锉劲跟人交手,是个不错的办法。
王芗斋宗师一辈子都是用小臂、身上接点发力,就是怕人伤着。
打法一回事,临敌心态又是一回事。
要有这样的心态,平时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宁和人打死,不让人吓死。刀不能轻易出鞘,出鞘就要见血,临敌须有残忍之心,出手必分胜负,否则学不了拳,为此前辈说“武不善作”。
学拳,最终求的是修心,心无旁鹫,无挂碍,得大自在,但是要在外界的刺激下。要是能在大场合、大胜负、大荣辱的刺激下,控制住自己的心态,你就厉害了。“武不善作”,指的是比武较量没有双方和气的结局,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
对待师友、朋友、对手,都应该心存感激,没他们自己提高不了,但这和自己对于拳学一门学术的提高应该区分开来。
“武不善作”提示后学者,你学了拳的每一点滴收获,都需要去检验,都需要承受实践的考量,沮丧的要么是自己,要么是对手,收获的喜悦亦然。
师父言:
练武,不一定要成为武林高手,而是具有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勇争上游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展现出练武之人的气质和魅力。孩子在习武的过程中学会,自强、自力、自信、坚强和勇敢。懂得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具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不准以我之拳加以同胞之身,不争强好胜,仁义为本。
高手,在习武的人群中,不是万分之一的比例,而是十万分之一的比例。所以,强身自卫,尚武崇德,才是大武术的发展方向。千百年来,只有武术才能显性代表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困难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所以,请大家支持国粹,尚武爱国,做一个有血性的人,做一个能文善武的中国人。
富贵不淫其心,贫贱不移其志,威武不屈其膝,才是勇敢的中国人。发扬中华武术,传承中国文化,习武强身,修心养性,延年益寿。
作者简介: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一德中医馆长,汉中市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主 席,汉中市同泰少林武术协会会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有多首诗歌作品在《星星》《延河》《诗歌周刊》《四川诗歌》《中国诗人》《山东诗人》《陕西日报》《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
平台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