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黄河岸边》
作者:苏安民
朗诵:黎明 芳芳 宪民 大梅
音频配音合成:大梅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九曲黄河,气势磅礴,如巨龙奔腾盘旋,在祖国大地上洪流滚滚,澎湃壮观。
行走在黄河岸边,看大河波涛震撼,激荡壮阔,奔涌向前。
啊,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几多风雨,几多磨难;你奔流不息,历经时光荏苒几千年。黄河,你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诞生了华夏的祖先,有了夏商周的接续发展,农耕文明带给炎黄子孙生息繁衍。
行走在黄河岸边,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从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巴颜克拉山脉奔流而来,纳湖泊,汇河流,穿高山,出峡谷,几经曲折,历尽坎坷,流经了5464公里的青藏高原、内蒙草原和黄土高坡,造就了广袤的中原大地,绘就了壮美的山河。
行走在黄河岸边,感受着唐风宋韵的风波潺潺,体会着千年风云的波涛涟涟。你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走来,你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你见证了秦的一统中原,大汉的旌旗漫卷,隋唐的繁荣壮观,也见证了宋元明清的跌宕与波澜。“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炎黄儿女的魂魄和风骨的强健。河滩上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仿佛在述说着黄河历史的沧桑和久远;河岸上堆积的厚厚泥土,仿佛在昭示着黄河的悠悠岁月和时光漫漫。从三皇五帝到大禹治水,从黄河改道到历史演变,从农耕技术、天文历法,到彩陶瓷器的出现。老子曾在这里洞察天机写大道,杜甫忧国忧民著诗篇。奔流的黄河,处处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
行走在黄河岸边,涛声里传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愤哀婉。深重的民族灾难,如泣如诉,激发全国军民起来抗争,唤醒民众千百万;“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激昂雄壮的歌声又萦绕在耳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振奋人心的旋律激励着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奋力抗战。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我以我血荐轩辕。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浴血抗战,最终赢得了驱逐侵略者,反击法西斯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尽欢颜。
行走在黄河岸边,咆哮的黄河巨浪滔天。黄河泛滥,五次三番,汪洋一片,泽国水滩。桀骜不驯的黄河曾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冲走房屋千万间,淹没万顷良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黄河宁,天下平。”为了治理黄河,杜绝水患,中国历代政府投资金,总动员,治理黄河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招喀喇昆仑之融雪,引湟渭汾洛之清澜。新中国成立后,伟人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一座座雄伟的水利工程如一颗颗珍珠在黄河之上镶嵌,咆哮的黄河变得温柔安然。修筑河堤,植树造林。黄河得到了有效治理。水清了,沙少了,生态环境变好了。
行走在黄河岸边,一处处景观令人震撼。生物多样性的三江源,野生动物的天堂,绮丽的风光,丰沛的水源让人惊叹;九曲黄河第一湾,180度的回转,早已不见了昔日的烽火狼烟,放眼望去,草青沃野一幅天然画卷;轰轰隆隆,如万马奔腾的壶口瀑布,白色幕帘高悬,浪花飞溅,造就了“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壮观惊险。
行走在黄河岸边,新时代的黄河旧貌换新颜。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展”的治水思路。植绿林涵养甘陕,固长堤护卫中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治理,成效凸显,碧水青山,黄河安澜。
行走在黄河岸边,思绪飞越万水千山。从你奔腾的浪花里感受到了你历史的光辉灿烂,从你惊天动地的涛声里感受到了你力量的强大和气度不凡,从你九曲蜿蜒而不停歇的奔流里感受到了你的坚韧不屈和勇往直前,从你宽广辽阔的河面上感受到了你胸襟的海纳百川。
奔腾的黄河,浩浩荡荡,一路向前,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
伟大的黄河,文明摇篮,九曲回弯,书写着新时代的锦绣画卷。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