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 故乡的老宅
文/梧闽
祖父 父母亲住过的老房子,在龙文区梧桥社……每当我想念老爸、老妈时,总是拨冗打的的或骑半小时电摩,从石码赶返这儿,发呆一个小时,或者更长一阵子,发呆、忱思、惦念、回忆,风中似乎隐约传来母亲的一声召唤;残墙旮旯啊,还转过父亲菏锄的身影:池塘里浮现几个小伙伴沉浮戏水画面;而我甚至很在意这儿的鸡鸣狗吠;甚至连树上的蝉鸣鸟叫,也倍感亲切……是风,吹起了池塘的涟漪,也送来了我的追忆!而拯救的望乡情愫回瞬的一刹那,无疑是那头黄色耕牛的嗥叫!而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些老房子……有背景的时候,总是隐蒇许多往事;回忆,一定有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
故乡的'老房子',可以这么想,以前的亲人老去了,剩下无人居住的旧房子……而老房子,将来有一天可能塌下来,剩下残垣破壁,或者几堵正在被野草蔓越的老墙。作家梁晓声说'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老家的老房子,是我老家庭的旧衣裳……所有的乡愁与怀旧,都离不开这些老房子的存在,虽然已经物旧人非,甚至破烂不堪,但那儿透出的音讯与气息,依然历久弥新,挥之不去……
也因为怀念外祖母的慈爱与怜悯,上宛社外婆家的老房子,也是我每年必回的老地方……虽然,这儿的老房子与出生地的老房子一样,很少有人去溜达驻足,更少有后人去日常居住;但对我的吸引力并没有改变,我似乎也栈恋一种少时候享受的无忧背景、或者单向包容的纯朴亲情……年龄越大的时候,总爱忆苦思甜吗?不是的,总是感觉现实中失去的太多,变化得太快;少年青年中年……都一晃过去,如果仅仅残留一段老死的时光,真的可以放下一切吗?放不下……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回老家,再看看故乡的老房子,真的很好,很多美炒的记忆会反刍出现,似曾相似燕归来!我的故乡,我依然是您的赤子,不忘初心呀!
这些年,很多人走进过我的生命又走出,多少容颜早已模糊。有些人,一旦错过,或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其实,我们怀念一些人、一些事,更多时候怀念的不过是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
龙文政府收购了我的老家梧桥一一明代老宅,又原基重建!
新的好象盖好了,只剩大厅门柱和门前大青石是原装
以前每逢老家闹热或啥节日,总喜欢蹲在此处帮母亲添柴火干活,这情景在记忆深处,忘不了
老爸老妈都不在了,老宅也拆了重建,老家也是成了故乡一一以后,我的灵魂不知道寄托在哪裡?祠堂吧!——转自顺水小弟
想起来了,老宅曾有祖上七代人繁衍生息上百年,房子的寿命比一代人长了很多,如今尚能凤凰涅槃!而我,不过是老宅的儿孙之一,匆匆的尘世过客吧!以后老死,不知道是否有灵魂,也不知道是否能够跳离六道轮迴,甚至凤凰涅槃去西方…享受净土极乐!其实,咱还是有深深的'业障',眷恋着走过的人生之路,偶尔回望,稳约听到了故乡的呼唤!那亲情的美好,真爱的至纯!天堂算啥⊙∀⊙?东东,不稀罕!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