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背景音乐:为了谁(二胡)
·
乡忆•杨盛运
·
杨焕文
·
杨盛运是一九七一年驻我的家乡生产队的一名驻队干部。
那时候,省、县、公社等机关每年总要抽调一部分干部,统一安排到农村的各生产队驻队,帮助所驻生产队的农业生产。
杨盛运原本是我们县粮食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也可能身无要职吧,于是他背上他的被褥等极简的生活用品来到我的家乡,成了一名实际上的干部农民。
杨盛运个子高挑,精瘦,后来才知道他的精瘦是因为患有肺结核,且并未痊愈。很平常的穿着。一口我们县的“二区”口音(编者注:“区”是当时县之下的行政机构)。因其姓杨,与我们这个生产队一半的人同姓,排辈也相同,盛字辈,因此,乡親待其如家人,论辈称呼,或兄弟,或叔伯。而我因小于他两辈,则恭敬地称之为“公公”(当地土语,即爷爷)。
我家乡的这个生产队是一个由国营农场于一九六八年“改制”而来的生产大队的一部分,叫第一生产队,简称一队。与其它生产队一样,这个生产队土地非常少。“改制”时仅人平0.65亩耕地,且是种农作物产量极低的“重砂田”。一九五八年国营农场时,县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县造纸厂的专用电站,无偿地占去了这个大队近乎三分之一的农田。“改制”时并没有任何补偿,直接把这个原本吃“定销粮”(一种由国家统一供应、规定数量、由农民购买的粮食)、古人称之为“白蓼州”的地方连土带人一脚踢开!让他们自生自灭。县政府给予白蓼州的“优待”,仅仅是免除了这里的农民交公粮的义务,但三提五统一分都不能少,外加每个生产队3000斤“爱国粮”。(编者注:三提五统是指村级三项提留和五项乡统筹。所谓“三提”,是指农户上交给村级行政单位的三种提留费用,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行管费;“五统”是指农民上交给乡镇一级政府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
杨盛运来驻队时,这个生产队因人口增多了些,人均耕地已不足0.5亩了。农民们非常穷,粮食奇缺!所有的农家都是吃红薯等杂粮泡饭(用切碎的红薯、萝卜等与米一起煮的饭),而且只有两餐。晚餐则一概用“油茶”代替。当年的“油茶”可不是现在人们吃口味的油茶,仅仅的几粒老玉米,半勺炒发的荫米,几小坨炒熟的红薯作底,几个油星子的浓茶汤,就是一碗那个年代的标准晚餐油茶了。这东西喝下去,搜肠刮肚,非但不饱,反而更容易饿!虽然自“改制”之后,每年也有不同单位的干部下来做“驻队干部”,但这些干部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农民穷苦依然。
杨盛运是当年早春来的,人们还在“过年”。他在来后召开的第一个社员大会上,说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打烂社员家里的“挨缽”(打油茶时用以擂烂茶叶的陶器),意思就是要让农民家家晚上有米饭吃,而不是用油茶替代!
果然,他利用在粮食局工作的有利条件,弄来了大量苦荞麦和马铃薯种子,親自带头,把生产队冬闲过来的旱地或者种上苦荞麦,或者种上马铃薯。又召集全部劳动力,把河边当年修电站破坏的土地全部复垦成稻田;把山凹上过去小块的荒地全部垦成大块耕地,用以种旱地粮食作物。当年他还弄来了那个时候算是优良的水稻品种,把全部稻田都种上“双季稻”。杨盛运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农事农活样样精通。他做起事来,这里的壮劳力都不一定比得过他。自从驻队后,他天天“出工”,与村民(当年叫社员)混在一起,不知底细的外人看不出他是一个驻队干部。在他的带领下,虽然社员们累个半死,却换来了自“改制”以来的粮食大丰收,生产队除交完国家的爱国粮和统购物资外,竟然真正地实现了晚餐有米饭吃而不是代以油茶了。当然那“挨钵”并没有打烂,但油茶的性质变了,不是用以做晚餐,而是用于农家间或的中午吃口味了。喝油茶变成了一种苗家风俗的享受,这是后话。
生产队的梨园、柑橘也是硕果累累,让人垂涎。
记得那年冬天,生产队还新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以及“碾米机”等农业机械。用以解决耕地、运输及稻谷加工等。迈开了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那一年冬也是这个生产队的农家最舒心的冬天。冬后的春节,人们喊的“年饭”较往年丰富多了,人们吃得也较往年香。当然,杨盛运也回到他的二区农村老家过年去了,并不在场。
记得当时人们于酒足饭饱之后,讨论最多的就是要向上面要求把杨盛运留下来,继续驻队。
村民们的要求还真的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一九七二年,杨盛运被留了下来,继续着他的“驻队”生涯。村民的拥护和爱戴,使他的工作更顺手,更顺心了,生产队的生产风生水起。生产队原本在县城开的“门市部”(用以销售生产队的甘蔗、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门店)生意也更好了。那两年年终的“决分”(生产队年终结算和分配的最终决算)是“改制”后的几年中除一九六八年外效益最好的两年。
当年冬,我服役去了华南。可回来后,再没有见到过他了。也不知他后来怎样!我回来是一九七七年,算来,杨盛运当年应该不过五十来岁,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可我一直在县城工作,几十年来每天都要经过他工作的单位,却从未见过他。现在想来,是不是他那原本没有治愈的肺病,因驻队过度劳累而让他过早地离开了?
到现在,五十多年了,杨盛运应当早已不在了。他并没有辉煌的人生,却在包括我在内的我的家乡父老乡親们的心里写上了重重的一笔,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2024.9.25)
·

人勤春早(雷洪波摄)
·
作者简介:杨焕文,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务过农、参过军,做过法官、任过律师。作品大多以乡土为题材,骨子里恋着脚下这片土地,文字源于对土地的深情。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杨焕文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