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入心境
张坤堂
清秋时分,城市里还感觉不到一丝清凉,依然有藕断丝连的溽热,令人不爽。走,到南山去,离开喧闹的市区,去风景如画的卧虎山水库喝茶。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周末,我们乘坐的汽车穿越城市东西,直奔南山而来。过了仲宫大桥就进入卧虎山库区,按照导航的提示顺着山势逶迤而上,来到四面环山的西老泉村。在这里,整个村庄被绿色裹挟着,植被郁郁葱葱,且感受到袅袅秋风,好不惬意。
禅茶书院座落在路旁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二层小楼门口书写着一块简洁的牌子“禅茶书院”,方显出这里的清幽与普通。院子里一簇月季花开正艳、落地生香,使得小院别具风味。我们拾级而上,登上这座二层小楼的顶层。
在这里举目环视,正北就是济南最大的卧虎山水库,水域占据视野的一半,中间被一条修葺一新的马路隔开,路南就是我们来到的村庄书院。这里一半是山,一半是水,天下难得的好风景,怎能不令人生羡?

在二楼的一间茶室,十几个人盘腿而坐,围成一个矩阵。书院主人为了欢迎客人的到来,做好了精心准备。她们先敬上一杯热茶,欢迎预案的容量的客人,喝入口中温馨如意。
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主持人小孙登场了。她先对大家弯腰鞠躬,再莞尔巧笑嫣然,露出洁白的牙齿,让人感觉温柔如玉。她带有仪式感地介绍宾客,山涧百灵鸟般的话语,把我们带入一种圣洁庄重的氛围中。
随后是着一袭白色长裙,书院的主管张老师带领我们品茶。她向我们彬彬有礼地道来,说自己是一位70后,从主人的面色与装束来看,显然不到知天命之年。那白里透红、温润如玉的面庞,说话嘴角微微上扬的姿态,不紧不慢、柔软平和的谈吐,更让大家敬畏茶师的造诣与内功。
张老师先谈了茶艺,然后讲到茶修,最后一起静心宁神体会三道茶的魅力。
在一旁温文尔雅的工作人员秀芝为我们逐一斟茶,那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竟是那么有范。喝茶后放下茶杯,感觉环境更柔和,身边的人更温婉了。

随着茶师引导,我们亦步亦趋,端坐的姿势更加规范,把第一道红茶送入口中。红茶入口茗香如兰,不仅口中生津,还齿颊留香。这是品茶的第一道关,感觉到了茶香,有味。
到了第二道要求入心。更加虔诚的我们,喝到的茗香从口腔慢慢入里,身体放轻松,心态放平和,让茶水润物无声地滋润心田。此时,心中的一种气势不紧不慢地升腾起来,似乎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力量。茶水把全身浸润,身心得到无比地放松,原来,茶可以清心也。
在喝第三道茶时,要求不仅入心,更要入境。这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张老师顿了顿嗓音,让我们就像行走进大自然一样,放慢呼吸,要轻轻喝轻轻咽,让茶入心入境。惊鸿一瞥,只见茶师的面目表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
有了前两道茶的滋润,身心有些融入。仿佛感觉从没有过的新境界出现了。茶水在心中,感悟、顿觉,心灵出窍,将一种全新的理念注入其中。一种淡然、朴实油然而生。人生需要一种淡泊的态度,虽无蝶来,清香依旧,谢绝繁华,回归简朴。

我突然想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喝茶的人很少动怒,不会为了小事斤斤计较,他们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泡好的每一杯茶,也用这种心态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将平和大度养成一种习惯。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更有一份淡泊的心境。喝茶是一种行为,品茶却是一种心境。
1400多年前的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道:“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这就说明,很早就提出有喝茶有淡泊明志的作用。一杯清茶,不像酒之浓烈,不像水之无味,它却饱含着甘甜鲜爽、清香萦绕。让我们从繁忙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带着闲情逸趣的心,品一壶茶,自然就会轻松怡然、豁然开朗。人们也绝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了。
我还想到更多,在我去过的北美、俄罗斯,他们在周末强制市民休闲,让人们走进教堂聆听牧师的日复一日的诵经,就连超市在上午十点以前均关门大吉,谁也不会提前开门纳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的压力显而易见,让我们喝茶入心入境,保持一颗平常心,岂不功莫大焉。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并带着这样的心情做事情,自然会胸怀坦荡,心地淡然。
2024年9月23日

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作协顾问。参加的征文多次获奖,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2024年3月获得山东写作学会与都市头条颁发的十大散文家。2024年8月获得山东新华书店80周年征文一等奖第一名。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