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要牵住鼻子,
纲举目张才是理。
好钢用在刀刃上,
功夫下在母题上。
做一题只会一题,
见子打子书呆子;
做一题会一类题,
举一反三好学子;
做一题会编制题,
不是老师胜老师。
——选自《大众教育学》
毛岳苗:
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读完《大众教育学》“智育篇”中的这段精华摘录,犹如在学习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牵牛要牵住鼻子,纲举目张才是理。好钢用在刀刃上,功夫下在母题上。”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把握重点。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与题目中,只有找到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母题,将精力集中在这些关键之处,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有了准确的导航,才能快速驶向目的地。
“做一题只会一题,见子打子书呆子;做一题会一类题,举一反三好学子;做一题会编制题,不是老师胜老师。”这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如果仅仅满足于做一道题就只会一道题,那无疑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成为一个“书呆子”。而真正优秀的学习者,应该通过一道题去领悟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当我们能够达到做一题会编制题的境界时,说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甚至超越了一般老师的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牢记这些宝贵的教诲。让学生学会牵住学习的“牛鼻子”,在母题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努力从“书呆子”转变为“好学子”,最终成为“不是老师胜老师”的学习强者。以更加高效、智慧的方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史艳春:
牵牛要牵住鼻子
在对《大众教育学》的实践中,“牵牛要牵住鼻子,纲举目张才是理”意味着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核心要点和关键环节。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定重点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清晰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脉络,而不是让学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迷失。
“好钢用在刀刃上,功夫下在母题上”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分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精准。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具有代表性的母题上,通过对母题的深入剖析和拓展,帮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以典型的数学母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能够举一反三,解决类似的问题。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些原则。学会自主识别学习的重点和关键,不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而是把功夫下在对母题的钻研上,通过对母题的反复思考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总之,在对《大众教育学》的实践中,要切实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实现更加高效、优质的教育。
作者:毛岳苗、史艳春(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