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阎 肃(外一则)
作者:吴岳华
作为在北空当兵二十四年的乔水,对阎肃久仰大名,非常崇敬。乔水与江姐儿媳是同事,阎肃写的歌剧《江姐》,乔水看过多次,喜欢唱主题歌《红梅赞》。为了写好《江姐》,阎肃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乔水到重庆旅游时,专门看了“渣滓洞”,重读了剧本《江姐》。
转业回到苏北老家兴化,乔水才有机会见到阎老。阎老为兴化写了《梦水乡》,干部群众都喜欢听喜欢唱。受到阎肃大家和乔羽词坛泰斗的影响,乔水爱上了写歌词,几乎天天写,最多一天写十多首。写兴化和泰州的歌词有几百首。泰州的几次征歌乔水都参加了,最多一次投稿近百篇。乔水成了高产的词作家。
烟花三月,乔水接受了一个幸福而光荣的任务,陪同阎老畅游凤城河。他建议阎老为泰州写首歌,这以前他们邀请了歌曲大家写过泰州,歌名叫《故乡最吉祥》,作为旅游歌曲,没有唱响。
空政的战友传给乔水阎老儿子写父亲的文章。他这样写他的老爸:平时总穿着布鞋,写过歌剧、京剧、舞剧、评剧、相声、快板。酒量很大,爱吃油条、豆浆、红烧肉。为党为国为军队一生努力工作,不太严肃的阎肃老爸。
他儿子心中的老爸,与乔水面对面的阎老,和蔼可亲,微笑地望着两岸的风景。上岸之后,阎老兴奋地告诉乔水,有了,立意和角度已想好,为兴化写的叫《梦水乡》,那么,为泰州写的,就叫《大美泰州》。听后,乔水比阎老还高兴,向市委书记作了汇报。
一直到阎老仙逝,《大美泰州》没有下文,夭折了。乔水既遗憾可惜,又为阎肃大家点赞,写不出来写不好不如不写。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从此,乔水学阎老,写不出来写不好就少写不写,现在写每首歌词都下绣花功夫,真正做到减产提质,出精品。
乔水的《大美泰州》《烟花三月好风光》《水乡姑娘》,已经唱响,可告慰九泉之下的阎老。
学 柳 青
作为小说之乡的代表作家海池柳走了,他长期深入生活,践行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民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作品,影响深远,口碑很好。
用群众评价来说,海池柳的作品是红色的蓝色的阳光的,扎扎实实,好人多,坏人少。而本市有的作家,既“虚”且“漂”,“荤”的多,“暗”的多,好人极少,一地鸡毛,却被捧得很高。
海池柳,真名叫解驰牛,笔名用家乡的河海池,加上了柳。
这也表明他决心一辈子学柳青,走柳青式的生活之路和创作之路。
1964年,海池柳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应征入伍。
他心中装着一个人,带了一本书,那就是柳青,那就是《创业史》。
从战士到团政委,不管工作多么忙,他都坚持写作。因写作出了名,上级创作组几次调他,他都没有同意,坚持生活在基层。由于文学功底和生活功底很深厚,他的长、中、短篇小说,在军内外受到好评。长篇小说《笑傲长空》,中篇小说《雄鹰》,短篇小说《双刃剑》,都获得了军内外的大奖。
百万大裁军,海池柳主动要求把自己“裁”了。他不留恋京城,毅然决然回到了苏北小县城。在县组织部干了两年,他要求到乡里当了副书记。
坚持边工作,边创作,写出了长篇小说《绿水长流》,中篇小说《秧苗》,短篇小说《三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施耐庵文学奖。
退休后,他回老家居住,当起了农民。童年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流进他的笔端,创作出长篇散文《捕鱼记》《湖荡》《小东西》《宝地宝水》,获得了汪曾祺散文文学和紫金山散文奖。
村里为他建起了海池柳陵园,介绍他的事迹,陈列他的作品,成了村文旅业的参观点。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