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的日记本
作者/胡维卿
诵读/志国
今年,中秋节的假期,齐宝第二次来到了秦皇岛。
与齐宝分别已经半个多月了。九月初,学校开学,齐宝上小学一年级,我和奶奶专程去天津,与爸爸、妈妈一同送他正式跨入学校大门。
每一次相见,都会留下值得回忆的美好的印记。
八月初,齐宝曾来过秦皇岛,那是第一次。那次接他,是与他的妈妈在秦皇岛火车站,匆匆地做了交接,当时,齐宝只带些日用品。这次与上次来,不一样了,他除了带来了换洗的衣服鞋子等必需品,他背上多了一只既萌又轻的黄色的双肩包,接他的时候,他背着它跑出了站口。
到家以后,他便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在了沙发上,他麻利地拾捡起本子和笔,把本子放在了茶几上,摊开,64开的,有二十几页,他拿起笔蹲下来,而后抬起头,开始询问,这三天的日程,计划,路线。显然,他这次来,是有备而来的。是的!上次来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没能去成。他的笔尖落在本子上,充满着期待和喜悦,以自己的方式,周密做着观景游玩的标记。
葡萄沟采摘,东山浴场赶海,野生动物园......不到三整天的时间,就这样很快的过去了。确切地讲,这个假日,齐宝在秦皇岛只游玩了两天,在即将返程的时候,浏览了一下他的那个本子上的日记,他自己所做的表述十分的清晰。第一页的上面画了葡萄、葡萄藤、山泉、石头;第二页画了狮子头和用来喂骆驼的树枝条,还有小火车;第三页好像是算数的几个符号,也许是记录了完成妈妈交给自己的作业。满纸落日风,标示尽舒展,每一页都充满了独特的色彩和韵味,体现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想起来了,那天晚上,齐宝也是装起本子和笔,背着包和我一同观看中秋朗诵晚会的。在现场,他照旧掏出这个小本子和笔,或坐在座位上画,或倚靠着窗台前描,一样的做着勾勾画画的日记。
“嗯,你要养成作日记的习惯,把本子随时带在身旁,啊!
时不时地记下沿途的收获;
记录‘红日浴海’的羞涩;
记录踩沙踏浪的惬意;
记录贝壳王国的神秘;
记录梦境闪回的那一刻;
记录云遮月后月亮洗净的脸;
记录“野有蔓草”的味道;
记录精彩的书摘漫画;
记录大潮坪湿地的飞鸟;
记录爸爸悠悠的叮咛和他早出晚归的背影;
记录与妈妈一起做家务的快乐和她美丽的笑容......”这是齐宝第一次来秦皇岛时,我讲给他的话,他真的听懂了,出行要么带上,要么回来勾画。
美国作家苏珊 m蒂贝尔吉安也曾说:“日记就是一日的旅行”
齐宝,刚刚六周岁,便创建了自己的日记本,对于假期的每一天都没有放空自己,真的令人欣慰,这个小本子,一定是齐宝自己开启的第一册日记本吧!
作者/胡维卿:笔名杨垚,满族,散文家、诗人。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和全国高校教师语文培训写作课教材。其中《宽阔心胸》、《红色记忆》等作品被央视大型晚会和河北广播 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录播。他的散文、诗歌作品厚重凝练,深沉朴实,深受广大朗诵爱好者所喜欢。
诵读/张志国,朗诵艺术家,秦皇岛人。1968年2月参军入伍,到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1979年退伍回故乡工作,2008年退休,09年担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学会会长,拥有“港城故事王”美誉。现担任秦皇岛开 发区,都乐京剧团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