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铁道兵第十六团勤务连的情感记忆
胡安沁
前几天拜读了王新荣、赵成新等战友写的《鸭绿江畔战友情一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四师十六团勤务连战友丹东联谊会侧记》和赵成新的三首鸭绿江长诗,在美篇里又看到几位熟悉的战友,感到很高兴。
在七月初,战友李和平曾把勤务连联谊会的邀请函转发给我,还问我去不去。说实在话,当时曾有去参加联谊会的一闪之念。之所以有这一闪念,一是我没有去过丹东,这此联谊会选择的几个景点也是我很想去看看的。二是联谊会的主要组织者王新荣战友,我是认识的,我们在十三连战友聚会时见过面。三是我虽然不是勤务连的,但是和勤务连还是有些情感联系,有些战友和相关的一些事情也一直没有忘记。如果能在联谊会上看到战友们,也一定是令人高兴的。不过,这个一闪念没有多长时间就消散了,由于有其他事情限制,又考虑过几年十三连也有机会在丹东聚会,就暂时舍去了这次机会。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勤务连联谊会的情况,关注着赵成新的作品。我知道赵成新战友是勤务连的,知道他一定会去参加,也一定会有重磅作品供大家欣赏。赵成新战友是一位长诗快手,这次参加勤务连联谊会,就写出了《去鸭绿江看水》、《鸭绿江断桥畅想》和《鸭绿江之歌》三首长诗。他的诗能把人带入境界,犹如身临其境一样,让人去欣赏那江河的汹涌澎湃,去体会那情感的涓涓细流。在勤务连联谊会的美篇里,我还看到熟悉的测量排长吴飞和试验室主任陆新华的照片。我由衷地为这次联谊会点赞,为联谊会组织者点赞,为联谊会的相关作品点赞。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勤务连的一些人,和我们之间的一些联系。
我是七四年兵,新兵训练结束时,十二班舒班长悄悄地告诉我,我以后会分到勤务连,还用手指在我手上写了几个字,这事我记得很清楚。至于舒班长怎么知道我会分到勤务连,我就不清楚了。我们那批兵,都是先分到施工连队,后来大部分又都调到勤务连和后勤分队了。我是先分到十三连,待了一个多月后就调到师试验室了。
王新荣战友原来在勤务连,后来到十三连任指导员。我和王指导员是在十三连战友群相识的。那时,十三连战友经常回忆在京原铁路、通坨铁路、京广铁路抢修和太岚铁路的一些情况,我愿意看这些回忆,就把战友们的回忆内容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在此过程中,自然就会有一些事情需要进一步了解,进一步确认,所以我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回忆。王指导员就为我提供了不少比较准确的情况。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三连战友在太原聚会时,我们在一起活动了几天。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十三连工作时和战友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回忆了干部战士打成一片,在隧道施工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特别是介绍了一位排长牺牲后,其妻子把组织上给予的抚恤金和其他一些照顾都转给烈士家庭享受的高风亮节,以及自己参与处理烈士后事和在出差时还顺道到烈士家里看望慰问的情况。这些,都使我对王指导员更加敬重了,也更加深了对战友之间那种特殊感情的理解。聚会之后,我还请王指导员把他满满六页的讲话稿发给我,加在美篇里。
我们新兵连指导员何正保就是勤务连副指导员,在家乡接兵时我就认识他了。还有一位孙文书,我听说也是勤务连的,是丹东兵,看上去很沉稳。不过,到了坨里新兵连后,就没有见到孙文书了,不知他是否参加了这次联谊会。
何正保指导员在我们县欢送新兵晚会上讲话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他用湖北麻城口音赞扬“英雄的沁源是抗日的模范,是革命的摇篮”。在新兵连时,他常常给我们上解放军光荣传统教育课,进行铁道兵“三荣”教育,也结合当时形势组织政治学习,在新兵训练的几个阶段里,都要结合新兵的心理活动进行动员、鼓劲和讲评。在我们这些新兵的心里,新兵连李连长和何指导员就是军政干部的标准形象。那时,我们这些刚进入军营的农村青年,都有一些新鲜感和神秘感,积极性也很高,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中,真是人人争先恐后,个个生龙活虎,而我自己也很注意学习《解放军报》《战友报》和《铁道兵》报上的社论、文章,还在全连大会上几次发言,批判“克己复礼”和“中庸之道”。有一天,我们正在班里组织学习,李连长和何指导员陪同一位高个子首长来到我们班,指导员向首长介绍了我们,首长还和我们几个新兵握手,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刻苦训练。后来,当我调到师试验室后的第二天,那位高个子首长就来看我了,原来他是师作训科于科长。我调到师试验室后,曾给何指导员写过信,报告了我的情况,也表达了对他很敬重之心理,感谢他对我的关怀,他也给我回了信,鼓励我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后来就没有再联系了。前几年,当我打听何指导员消息时,听战友们说,他曾调任十三连指导员,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病故了。
我在十三连时曾经和勤务连吴飞排长和测量班老于(七一年湖北兵)、小周(七三年山东兵)见过面。那时,我们二排驻地远离连部,周围都是庄稼地,很少能见到人。我们的任务就是上砟整道,天天扛着撬棍和铁镐拨正线路,捣固道床。一九七四年三月底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正在操场靠铁路边上站着,看见有三位战友沿着斜坡道跨过铁路来我们二排驻地了,就迎上前去和他们握手问候,各自介绍了姓名。当知道他们是在勤务连测试排工作,主要负责铁路施工测量后,我非常羡慕他们。因为有了前面所述情况,就感到格外亲切,吴排长也很随和、善谈,对我这小新兵也很热情,我心里感觉就好像他们也知道我以后会调到勤务连一样。自那以后,就没有再见过面了。大概在二零一四年夏天,我们十几位曾经做过测量、试验工作的战友一起到武汉看望师机关负责测量工作的老领导、老专家邹国华同志,才又和吴排长、老于见了面。
关于山东兵小周,我们一直没有再次见面。不过,他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我一直记得他。那是七四年八月底,我在师试验室(师机关在蓟县肘各庄)接到小周电话,他说我母亲来部队看我,已从北京站乘车到了通县,找到十六团测量班,还说他已经把我母亲送上通县到蓟县的汽车,让我到蓟县车站接。我接到电话后,既高兴又意外,高兴的是母亲来队了,还得到了测量班战友们的关心照顾;意外的是我事先并不知道母亲要来部队。我在电话里表达了对小周的感激之情,就去找车到蓟县接我母亲了。我母亲之所以从北京站先到十六团测量班,是因为我一位邻居战友也调到了测量班,他父亲来过部队,应该是他父亲回去后把有关情况介绍给我母亲了。
我一直在心里感谢小周对我母亲的照顾,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当面表示感谢,甚至也没有问问我母亲,汽车票是自己买的还是小周给买的。后来因为部队几经调动,就没有再想此事了。前几年又向战友打听小周情况,也没有确切消息。
团试验室也是隶属于勤务连。我到师试验室工作后,自然要和团试验室建立联系,首先认识的就是陆新华主任。在几次试验工作会议上,陆主任都会积极谈工作,提建议,找不足,为全师试验工作建言献策,经常得到师团机关的好评。一九七五年夏天,师里举办试验员训练班,我们老乡战友李和平,还有七五年兵王国龙(温州兵)、小彭(江苏兵)都来学习,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活。
一九七六年冬天,太岚铁路已经全面开工了。那时,团试验室和团仓库、汽车连、修理连、机械连驻地都在大井峪附近,试验室人员在仓库食堂就餐。几位试验员在白班长(湖北七一年兵)带领下展开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试验室与驻地附近的山西水文地质大队试验室取得联系,安排几人去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水质分析技术。我们得知消息后,师试验室主任就安排我也去住到团试验室,一起参加学习。在近一个多月的生活中,我们几位战友白天步行去学习,和老师们一起配试剂,做化验,观察化学反应,测量当量浓度,计算水质分析的各项指标,晚上还要进行复习,加深理解概念。试验室院内有篮球场,也是我们晚上活动的好场所,几个小伙子围着篮球你争我抢,累的不亦乐乎,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很开心,很快乐。当时,领导还交给我一项任务,就是要物色一位七六年兵,准备调入师试验室工作。正好我们一起学习的战友中有两位七六年兵,一位山东兵小胡,一位广东兵小梁。我看小梁比较内向,稳重,爱学习,能坐的住,和我性格相近,就向领导推荐了小梁。不久,小梁就调到师试验室了。
勤务连还有我的几位老乡战友,有做试验工作的李和平,有做测量工作的史新国,有在招待所工作的杨忠东、任福庆,有做警卫工作的石宝明。可惜的是任福庆、石宝明战友都英年早逝,早早就离开我们了。
勤务连一次联谊会,勾起了我和他们的情感记忆,心里既有高兴,也有失落。五十多年过去了,记忆犹在,人却难逢。在此衷心祝福战友们都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