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台西街社区國庆书画展上的发言
文/毋东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艺术家,各位老师朋友:
大家好!
我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是我向内行学习,向年轻人看齐,向高人步后尘的绝好机会。我不懂艺术,但喜欢探索。门外汉指的就是毋东汉。
今天应邀参会看展览,心情十分激动。张再吼老师的画,继承了古人的泼墨画法,发展为泼彩画法。泼彩画颜色鲜艳诱人,意象飘渺不定。符合齐白石大师说的“太像咧媚俗,不像咧欺世,像与不像之间才是艺术。”太像不如看照片,不像等于没画。泼彩画欣赏效果不是一个答案,但也应该有标题,各人理解可以不同,妙趣横生。不能说:“你看像啥就是啥。”但可以这样理解。就像石头上的花纹图案一样,各人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角度,认知和判断,确定画面内容。泼彩画的思维结构不是单线或双线,也不是多线并列,而是辐射式结构,相当于文学上的意识流写法,但它比意识流小说生命力旺盛;它有点像矇眬诗,但是它直观,鲜艳,观众比矇眬诗读者面广。它带有荒诞派戏剧元素,但故事情节要我们联想和想象。因此,我认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应当有泼彩画这种奇葩的畦圃。希望大家能认同我的刍议。

张老师的画,搭眼看不懂的,定睛凝视,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看出诗情画意。
凭我的直观和细思,张老师的画的确是罕有奇葩。他的这种画不是用笔画出来的,是为意识流泼彩大写意画。画法源于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的泼墨画法,他发展为泼彩(包含墨),借鉴了油画特点,传承了国画风格,立足于现实主义,体现出浪漫主义,还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元素。甚至带点矇眬和荒诞。他这种画,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有拓宽,有特点,有内涵,留有想象空间。是为“六有一留”。交谈中旁敲侧击,我了解他的绘画过程为:一泼,二抖,三吹,四点。“泼”就是用碗和勺将颜料水和墨汁往纸上泼和倒,“抖”就是提起轻轻抖动,让颜料和墨汁无确定意象地顺势流动。“吹”就是用吹风机在颜料水和墨汁上吹,形似动笔效果。“点”就是“画龙点眼”地用彩笔或墨笔点染补救。这种画法,中西结合、古今结合、雅俗结合,碗、勺、手、笔结合。画面夸张诡异、光怪陆离、奇幻飘逸、虚实融洽。一幅画多主题,多内容,多风格,多意象。就像在浩瀚滩头拾到一块奇石,观其色彩、线条、质地、画面,山水人物,花乌虫鱼等,认知各异,诸说纷纭。这种画与奇石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幅画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模仿。

现在,张老师把“青青草”拍摄公司移交给孩子打理,他自娛自乐当起了画家,因画的艺术特质、特色,他被聘为美术领域各种领导要职,终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将“张再吼.意象派泼彩”确定为非遗传承基地。可喜可贺,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五台的泼彩画,剪纸、书法,和南五台《观音菩萨降火龙》的神话、五台人修石砭峪水库的英雄业绩、留村的秦腔艺术传承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再说赵强老师的剪纸画像。和赵老师在一次吃饭时,镁光一闪,我端着酒杯正说话,被他定格。第三天。我的剪纸画像就发过来了。我转发家庭群,孩子们都说很像。我以为,画像只要三成像,就可以了。必定是艺术品,不能和照片比。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剪纸在咱长安源远流长。在我笔下,我曾整理过刘玉娥口述的《何兰芳的剪刀》,写刘玉娥她妈何兰芳1958年成为千首诗人剪纸王的事迹。我曾写过信天游《姚小军之歌》,讴歌耳疾人姚小军用剪纸抒发人生豪情的成长过程。今天我又把笔尖伸向赵强老师,我以为,赵老师的剪纸是我心目中第三个里程碑,他给我剪的画像,雄辩地说服了我,我正在考虑。用什么方式把他推向更广大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认识赵老师。余言后陈。说得多了有广告之嫌。对其他老师的书画佳作,由于时间关系,以后再说学习体会。
总之,今天参观了画展,接受了专家艺术家传经赐宝,听取了各位领导的教导。我感觉五台街道及西街社区的党政领导同志,政治嗅觉灵敏,艺术视觉高远,为人民服务的情感深厚,为五台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并且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汗水浇灌艺术幼苗。难能可贵!五台的乡亲们勤劳、忠诚、勇敢、朴实、厚道,有观音菩萨降火龙的担当和智慧,有弥陀寺五百罗汉的精神护佑,有修筑石砭峪水库的战斗和奉献,有留村秦腔舞台艺术的传承。不仅四肢强健,而且头脑富有艺术细胞,为艺术发展营造溫馨空气。今天的活动和画展,更加锦上添花。我为张老师、赵老师等艺术家们有这样的好领导好氛围好土壤而由衷的高兴!祝大家无恙长寿,体强笔健、创作丰收,好评如潮!走出潼关,面向四海五洲!
谢谢大家!

2024-9-23-于五台西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