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董树印,笔名董素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副会长,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党务、文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近四十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百余篇(档)作品受到国家、省、市、县单位表彰奖励,编辑的《射阳新闻》曾连续五年被江苏省广电总局表彰;著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成诗》,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中国文学界劳模;现供职于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母亲的行囊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时光飞逝,思念倍增。转眼间就到了母亲的“六虞之期”。
按照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习俗,母亲去世后的“六七”,是我们儿女和嫡系亲戚对她的最大祭祀活动日。从母亲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也叫“末七”),每个“祭日”都要祭祀的;之前的每个“祭日”,都由我们儿女带着饭菜供品和纸钱到母亲的墓上祭祀,“六七”时,我们要再次举行祭奠仪式,与各方嫡系亲戚都各自准备了满满一桌子饭菜为母亲“供饭”,到墓地给母亲烧纸钱、牌位、牌楼和轿子,还要将母亲生前的日常用品,特别是鞋帽衣物一并烧给她在冥间享用。仅能以此表达对母亲的哀思、缅怀和纪念,同时,也祈求她和老父亲在“来世”中得到平安和幸福。这也是对中国农村丧葬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吧。
遵照母亲的遗愿,在她下葬后的几天,我们就将她老人家生前用过的一此像样的东西收拾起来打包,待“六七”时给母亲“送去”,包括寒衣、春夏秋衣、鞋帽袜子等等共十多个包裹,整整装满了一辆三轮车车箱。想必这么多的行囊也足够她老人家“享用”一阵子了。
母亲的行囊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些行囊中的鞋帽衣物,除了姐姐们平时给她添置以外,都是我们夫妇俩亲自给她老人家上街购买的。特别是我的爱人,她知道母亲平时喜欢淡雅整洁的穿着习惯,知道母亲穿戴衣物鞋帽的大小尺寸,有时姐姐们买来的衣服不一定让母亲合身,但我与爱人每次买回的东西,都是经过爱人精心挑选、是她用手反复测量过的,无论是颜色还是大小,母亲一看就会喜欢,一试相当得体;唯一让她老人家不满意的就是嫌买回的衣物太贵重了,说不适宜她的穿戴,但每次穿上新衣,她都要反复在邻居亲友面前炫耀夸赞一番,欣喜之情毫不掩饰。
我熟悉母亲行囊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每次母亲到她的其他儿女家居住时,都是我们亲自将她的衣物从衣柜中收拾出来,并开车将她和随身的行囊一起往返接送的。母亲一生务农,直到十多年前父亲去世后,我们便“没收”了她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让她随儿女们一起生活。她也毫不谦虚地对我们夫妇说,现在无牵无挂了,今后你们那里就是我的家了。尽管前几年让她住在彩钢板搭建的房屋里,也算是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用她老人家的话说:“我一辈子也没住过这样好的大房子”,但我总觉得有一丝歉意,没能让她老人家住进我们家的楼房里,因为经营需要,楼下实在腾不出地方,楼上她也上不去,只好屈居在临时建筑里;好在“新冠疫情”前一年的春天,一场龙卷风掀掉了连同母亲居住的彩钢板房屋和我们的仓库,幸亏母亲当时住在二姐家,不然不知道那天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我干脆拆除被毁坏了的近80平米彩钢板房屋,直接建起了两层楼房,我们家称之为“北楼”,在“北楼”一层给母亲设计了一间20多平米的房间,了却了母亲住进楼房的心愿。
在与儿女们一起生活的10年时光里,虽然不全部居住在我们家中,但每次从她的其他儿女家中回到我们家里时,她总是说“在外面特别想家!”显然,在她的眼中,我们的家才是她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家。是的,在她老人家的行囊中,不仅有我们儿女给予的爱,就连我们的儿子儿媳也经常向老太太表达爱意。我爱人经常与母亲开玩笑说,在我们家又不给您开“小灶”,从没给予特殊待遇,与我们同吃同住,甚至有时忙起来连一日三餐都不及时,为什么还喜欢这里?母亲总是说,这么多年来,不仅你们俩处处关心照顾我,孙子孙媳都经常回来看望我,就连重孙他们也都将好吃的带给我,向我问寒问暖,这样“天堂”般的生活谁不喜欢?!天伦之乐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今年五月过完九十岁生日后不久便离世了。早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给她查出了肺癌顽疾,经过及时医治和细心调理,终于躲过了一劫,并基本恢复了健康;不巧的是今年初春又查出了其它毛病,好在暂时不怎么疼痛,便又到姐姐们家去了,不久,母亲又感到身体不适,便催促姐姐们将她送了回来;回来后身体一直不怎么硬朗,我们动员将她再次送进医院治疗,她怎么也不肯去,叮嘱我们一定要让她在家里寿终正寝;考虑到她老人家年势已高,身体内已多次出血的不良症状和精神状况,只得遵从她的意见,满足了老人家的最后心愿;临终前,母亲没有半点怨言,只是反复表达对儿女们的无限谢意,她越是如此,越让我们倍感惭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老人家的病床前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哪像她当年养育呵护我们那样关怀备至?!
“六七”这天,我们心情沉痛地将母亲的全部行囊“送”到了她最终向往的极乐世界,相信老人家一定会高兴地带上自己的行囊,实现了与离别十多年父亲团聚的愿望。但愿天堂无苦痛,双亲再续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