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红菊
(书鸾眷影哈尔滨)
秋风送爽,一车5人,带着向往飞驰在高速路上,欣赏着沿途风景,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摆,成熟的玉米站成了哨兵一样,远处的山已变成了五花山。
2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大庆让胡路区,去参观铁人纪念馆,扫码入馆,宽阔的广场,鲜花环绕的铁人塑像显得更加高大,让你肃然起敬,主楼建筑四周还有几组雕塑,分别为《崛起》《奋进》《5把铁锹闹革命》还有一座钻井,听说是当年出油的那座钻井
铁人纪念馆1971年建成,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登上47级台阶,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铁人王进喜居中的一组古铜色石油工人浮雕,颇有气势,旁边是一面巨大的国旗,我们排着队依次都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纪念馆分4个展厅,分布在一层和2层,3层和4层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游人不能上去,整个陈列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内容丰富,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等多媒体现代展示手段,还有电话可以听铁人做报告讲话的原声,很好的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按照顺序参观《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共七个部分,边走边看,许多是我们上学时学过的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当年只是把这些话都记住了,今天在这里重温这些话,让人热血沸腾,如身临其境,真正的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爱国心,看到一件件沧桑的文物,听着播音讲解,仿佛置身到那个时代,天寒地冻,开钻打井没有水,工人们刨冰,用盆端水,硬是让机器开钻。
大会战,机器运来了,没有吊车工人们绳子拉,杠杆翘,硬是卸下车再装上车,运到打井的地方,安装好按时开钻。
一辆摩托车是王进喜的交通工具,每天穿行十几个井点检查工作,王进喜没有文化,但他深知中国没有石油就是落后国家,飞机坦克没有油,不如打狗棍,王进喜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工人学习文化,给孩子们办起了窝窝学校,就是现在的铁人学校,
纪念馆里游客们都保持安静,岁数大的都在用手抚摸着展柜,久久不愿离开,他们的心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小学生们在认真的看着,铁人王进喜苦难的童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认真学习,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这是上的第一课,生动的现场课。
今天已经是车水马龙,每天需要多少的油,当我们感叹油价上涨的时候,想一想上个世纪,如果没有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哪有今天或许我们连感叹的机会都没有。
铁人的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石油工人的丰功伟绩世代相传,让我们记住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石油魂,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