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颂歌—— 桓台丰收节礼赞
天 琮

时维九月,秋分之时,万物皆熟,大地铺展着丰收的画卷。2024年,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主题为“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全国的瞩目汇聚于河南兰考,那片焦裕禄精神熠熠生辉的土地。然而,我的思绪却穿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我的家乡——桓台,那片孕育了无数次丰收奇迹的沃土。
夏末秋初,桓台的大地上,小麦与玉米接力登场,演绎着一曲绿色与金黄的交响。夏收的麦浪刚退,秋播的翠绿又接踵而来,一年之中,这片土地从未停歇,始终以惊人的产量证明着自己的实力。亩产2500斤以上,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科学种田与辛勤汗水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耕作智慧的交融共生。
桓台,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丰收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每一分收获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夏日里,小麦金黄,秋风中,玉米丰盈,四季轮替,恒久不息。正是这种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使得桓台能够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成就了“吨粮县”的美名,书写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辉煌篇章。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农业农村部推出的“一揽子”惠农政策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惠及万千农户。从优化补贴机制到推广高效农业模式,从提供技术支持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让农民朋友的笑脸更加灿烂,让丰收的成果更加丰硕。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桓台,这个被誉为“江北粮仓”的地方,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走进桓台的田野,你会看到现代化的农机在广阔的耕地间穿梭,精准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机灌溉遍布整片土地,给水量充足,确保每一滴水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这一切,都是“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开花的生动例证,也是桓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最为宝贵的财富,莫过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是真正的耕耘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收的神话。他们的脸上,或许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桓台才得以年复一年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丰收史诗。
在这个属于农民朋友们的盛大节日里,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喝彩,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让我们铭记,没有哪一次丰收不是源于辛勤的劳作,没有哪一份收获不是经过汗水的洗礼。桓台,这块神奇的土地,用它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丰收的真谛。
在桓台,每一处田野都是一首未完的诗歌,每一次丰收都是一部生动的史诗。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聆听这大地的声音,感受这丰收的脉搏。愿桓台的明天更加美好,愿中国的农业更加辉煌,愿每一位耕耘者都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属于自己最绚烂的华章!
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桓台的丰收欢呼,为中国农民的辛勤点赞。愿这片热土上的每一次播种都能迎来丰厚的回报,愿每一个奋斗的身影都能享受到应得的荣光。在这个金秋九月,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更多属于农业的辉煌篇章!
写于2024年9越23日/甲辰八月廿一

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