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风景在路上
文/杨林利
人生处处有风景,最美风景在远方。去看风景时的欣喜,沿途不经意发现的美景,以及克服的重重困难,有时胜过远方的美景,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学青葱岁月,爱上骑行。周末骑上自行车,遍游武汉三镇景点,至于景区有什么独特之处,现在大多没什么印象,但大街小巷,汗流浃背穿梭骑行,却记忆犹新。有时骑着骑着,肚子饿了,产生回家念头,车头一转,顶着烈日,两个小时,飞奔回家,父母一阵惊喜。寒暑假,经常来一两次长途骑行,拜访同学,寻胜古迹。有一次去黄陂区找同学玩耍,说好当天回,结果当晚和同学吃住一起。第二天又去新洲区,找同学玩了两天。当时没有电话,父母焦急万分,到处寻找,甚至还跑到市内亲戚家打听。
从此,我出行就不告诉父母,免得他们担心。参加工作后,还乐此不疲。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的一个夏天,早上五点,我骑着自行车从蔡甸过汉江,去东西湖,取道孝感,经云梦,至应城,然后从另一条公路返回,尽量不走重复路。除喝水吃西瓜外,一天没进餐,屁股不离车。又没带太阳帽,顶着烈日曝晒,脸和手晒得通红。夕阳余晖散尽,仍走不出孝感那20余里的碎石路,沿途树林阴翳,寥无人烟,加之唇焦口燥,又累又饿,眼看就要露宿荒野了。后来,每骑五分钟,便累得要坐下休息片刻。等到拼尽气力,骑完这段路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最后在孝感与东西湖交界处,找到一旅社,吃点饭菜,休息一夜,次日才返回。这次骑行,开阔了眼界,锤炼了意志,回来还手绘了几个区县地图。
有了小车后,视野更开阔了,以武汉市为起点,辐射全省,足迹踏遍17个地市州和103个市区县。节假日有时出省转转,独自开车去湖南韶山、安徽明堂山、江西婺源、江苏南京......几次长途,刻骨铭心:
2018年暑假,全家去游薄刀峰。车到山脚,已近中午,提前吃午饭,然后去爬山。爬到山顶,精疲力竭,但看见山脊美景,兴奋地拍照,忘记了疲劳。从山顶下来,妻子和孩子一上车就打瞌睡,我还要开车三个多小时,在服务区睡了半小时,回到家时,已晚上十点了。 2020年“十一”,我和妻子去十堰,练习长途开车。那天阳光明媚,车辆川流不息,不时堵上一阵,前后七八个小时,才到武当山,待乘车到山腰时,已是下午四点半了。天色雾蒙蒙,飘着零星小雨,从山腰爬上山顶,估计会天黑,山路崎岖,夜晚下山不安全,于是放弃了登山。第二天早上,逛了一下丹江口水库,就冒雨返程了,又花了七八个小时才到家。
最惊险最难忘的是2021年“五一”。为进一步锻炼自己开车远行能力,我独自去河南。前两天,每天游玩一二个景点,晚上在旅社歇息,舒舒服服。第三天,到达开封市,冒雨游玩了清明上河园。下午两点,想到要返程了,一种疲惫感油然而生。按导航路程来算,需六个小时,估计晚上八点多钟到家。谁知,开封好客,竟然堵车,在城里转悠了2个多小时。离开开封市,下起了大雨,车速不能太快,到晚上八点,才到漯河服务区。大雨不停,沿途服务区,不是客满就是没有客房,只能冒着倾盆大雨往回赶。去驻马店的那段高速,大雨瓢泼,雨刷飞转,完全看不到地上的标线,后视镜和后玻璃一片蒙蒙,两侧大车不时超越。我小心翼翼,紧握方向盘,一边留意前方,一边观察后视镜,不时看一下导航,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积水打滑,一不小心,车毁人亡。苦苦煎熬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好不容易到了服务区,准备在车里睡一宿,结果大雨敲打玻璃,冻得发抖,根本无法入睡。等雨点稍小,又开始往回赶,进入湖北地段,雨才停。等赶回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半了。
2024年年休时,测试新车功效。六天时间,考察十堰,穿越秦岭,抵达西安,驱车延安,奔赴山西壶口瀑布;返回时,从另一条线路穿越秦岭,落脚十堰,返回武汉。独自开车2800公里,时间大都花在路上,在高速公路享受美景。穿越秦岭时,留意了时间,整整两个半小时,其中终南山隧道,就花了20分钟。终南山隧道是中国最长的公路双洞隧道,隧道内长时间驾驶,让人心理产生烦躁,设计者友情设置了多个“视觉休息区”,使用独特的照明和色彩布局,3条150米长的特殊灯光带,变幻出“蓝天”“白云”“彩虹”等美景,使驾驶员在行驶时,仿佛置身梦幻之中,获得片刻视觉舒缓。
“偷得浮生半日闲”。多次远游,锻炼了车技,锤炼了意志:游历名山大川,与自然对话;不惧雨雪风霜,品山水之韵。摧残式地骑行采风,挑战极限的远游壮举,让我写出许多应景诗篇。采风减压,累并快乐着。
岁月呼啸而过,人生如诗似歌。生逢新时代,已过知命年,更觉要用心去看,用情去写,寻找最美风景,收获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杨林利,教育干部,现供职于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热爱文学写作,多部作品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