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传承与对话
——评王芳闻的诗歌《青泥河》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东林
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王芳闻的《青泥河》便是这样一首与历史对话、与诗意相拥的佳作。
《青泥河》是作者《蜀道行吟》的第二首。诗歌以“青泥河,宛若玉带”开篇,赋予青泥河以优美的形象,如一条飘动的玉带,盘绕至此,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接着,诗人仰望“一座风骨像李太白的岭”,将青泥岭与李白联系起来,瞬间唤起了读者对李白《蜀道难》的记忆。
青泥岭上,“有飞喘瀑流的喧声,有砅崖万壑的呼声”,这声音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险遥相呼应。古银杏树中飞出的一万只鸽子,为这壮丽的景色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诗人对峰峦叠嶂、天梯石栈勾连的栈道的喜爱,以及对猿猱长啸被岩鹰带向云端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天梯上拣拾唐朝落下的诗句,指尖触摸到蜀道的心跳,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诗意的情境中。
“我己约好了七颗金星,为攀援在枯松涧岩的栈道照亮,握着北斗的勺柄高高的举在头顶,斗瓢里能否盛下嘉陵江里流淌的千年诗韵”,这几句诗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豁达,以及对诗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金星照亮栈道,北斗高举头顶,仿佛诗人在与天地对话,探寻着诗歌的奥秘和历史的深邃。
与李白的《蜀道难》相比,《青泥河》既有对蜀道艰险的呼应,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蜀道之难,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而王芳闻则以细腻的笔触和浪漫的情怀,展现了青泥河与青泥岭的美丽与神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与热爱。
综上所述,王芳闻的《青泥河》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历史感的佳作。它与李白的《蜀道难》相互呼应,共同展现了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诗歌之魂。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这样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好。

王芳闻,女,在职研究生,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丝路文化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节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
曾任咸阳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咸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理论讲师团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曾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17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世界华文桂冠诗人 奖、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金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征文金奖、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等多种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报》《文学报》《陕西日报》《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延河》《欧洲诗刊》等众多刋物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