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稿
在中华大地,古老的大运河如一条璀璨的丝带,串联起无数的历史与文化。而在这片广袤的艺术天地中,有一位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怀,为大运河主题美术创作续写了崭新篇章,他就是杨贵传。
杨贵传,1957 年生于运河岸边的济宁市鱼台县,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身为专业美术教师、副教授的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
早年,他师从胡振朗、应野平两位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又师承龙瑞先生、张培武先生、王裕国先生,在诸位大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绘画技艺日益精湛。
近日,应鱼画家杨士民之邀,与文艺评论家王长鹰一同,在孔孟之乡济宁老运河畔龙瑞工作室见到了杨贵传,据杨士民介绍,杨贵传还担任着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分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山东省国画院理事、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济宁市孔孟书画院特聘书画艺术家、济宁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等等。众多的头衔背后,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
杨贵传的艺术创作紧扣运河文化主题,聚焦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风物、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他悉心开展采风、写生、创作,以挚热的情怀和精妙的构思,描绘出运河盛景,传承着运河文脉。从时间空间、自然人文、时代气息等多个维度,他创作出了《运河之都》“济宁名胜图”,这幅济宁市重大题材书画作品,以强烈的文化担当、多维的创作构思和精妙的时空重构手法,勾勒出济宁古今文化名胜的恢宏画卷。
此作一经推出,便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好评。人们在这幅作品中,仿佛看到了济宁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发展,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他的画作中,一草一木、半石半径、小溪土屋,皆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从“道”义上讲,这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对“江山如此多娇”的审美与再造,更是他对自然、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运河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而从技“术”角度看,又不难发现艺术家的“技法”功力。他为自己雄浑豪壮的“天地山水”所下的背书,展现了他扎实的绘画基础和高超的技艺水平。
笔墨技法在国画山水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杨贵传塑造自然美景的基石。他把手中的毛笔仿佛化作了神奇的画笔,灵活的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等多种笔法,同时结合拖笔、皴法、染法等墨法,将山石的坚硬与粗犷、树木的挺拔与繁茂、水流的湍急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承载着画家的心血与情感,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与动感。
2016 年,杨贵传的作品《家山有约》入选“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7 年,作品《净土》入选“我爱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近年来,他的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大城市展览以及省市重大题材创作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还曾为济宁市政协、山东省党校、山东舰、济宁舰和微山舰等创作多幅作品,用自己的画笔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杨贵传的艺术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他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不断突破自我,创作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作品。
他的山水画,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既有细腻的笔触,又有宏大的气势。他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在当今时代,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审美,更在于它能够传递文化、传承历史、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杨贵传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价值的艺术创作。他以大运河为主题,以画笔为工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世界。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杨贵传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品质,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事业中。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运河文化,为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期待着,杨贵传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增添更加绚丽的光彩。
(清风)
